72PX

其他

字节跳动小程序体验升级

06如何建立合适的产品的设计组件库如何在UI设计中使用格式塔原则成为UI
2021年3月12日
其他

多目标追踪在视觉改版中的运用

由于公众号文章的推送规则已经改成了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所以为了大家能够准时收到我们的文章推送,请记得猛戳右下角的「在看」,并点击文章右上角的“...”将72PX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每一篇精彩的推送啦🦆前言视觉设计最重要的就是美学与风格,设计师在进行视觉设计时往往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以及个人审美偏好。多目标追踪是通过多任务并行跳出思维局限,研究待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把多个方案的特点紧密联系起来——把好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把坏的删除,会带来创造力和效率的有效提升。视觉设计的美学和风格应当以用户感受为出发点衡量美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色彩与视觉复杂度,它们占据了用户审美偏好的47%。通常情况下视觉复杂度越低,用户喜爱度越高,简约乃优雅之本,但不代表越简单用户越喜欢,真正的美学妙处是找到一个恰好的平衡点。不同的用户群体(年龄、性别、地区、教育程度等)对色彩以及视觉复杂度都有较大的审美偏好差异。任何一种风格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具有与生俱来的结构性。一个清晰的风格未必是良好的,但一个混乱的风格一定不行。即使是个人的风格也需要保持与时俱进。风格中的流行元素日新月异,设计师需要跟随潮流,从流行音乐到流行用语都如此。在视觉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用户感受为出发点对风格趋势进行探索,尽量避免设计师的自我意识对方案产生较大的影响。什么是多目标追踪多目标追踪的概念来自于Chip
2020年10月23日
其他

72PX综合设计周刊 Vol 06

由于公众号文章的推送规则已经改成了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所以为了大家能够准时收到我们的文章推送,请记得猛戳右下角的「在看」,并点击文章右上角的“...”将72PX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每一篇精彩的推送啦🦆以下是本期设计周刊内容,本期资料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设计周刊」领取。PART
2020年8月18日
其他

72PX综合设计周刊 Vol 05

由于公众号文章的推送规则已经改成了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所以为了大家能够准时收到我们的文章推送,请记得猛戳右下角的「在看」,并点击文章右上角的“...”将72PX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每一篇精彩的推送啦🦆以下是本期设计周刊内容,本期资料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设计周刊」领取。PART
2020年7月28日
其他

如何快速搞定2.5D插画,这有一份保姆级教程~

由于公众号文章的推送规则已经改成了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所以为了大家能够准时收到我们的文章推送,请记得猛戳右下角的「在看」,并点击文章右上角的“...”将72PX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每一篇精彩的推送啦🦆文章作者:lionel(天桥贴膜师)作者主页:https://dribbble.com/Lionel2.5D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关于2.5D插画的教程也是层出不穷,看的人眼花缭乱。今天大家分享我看到过最优质的2.5D插画教程,教程有视频版和文字版,相信对大家会有很大帮助,建议大家收藏本文备用。本文PDF教程,视频教程以及教程中的演示源文件已经打包,各位同学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教程」领取文本所有资料,感谢大家支持。视频展示文字教程01.绘制草图首先画个草图不局限方式。尝试并确认主题绘制需要表达的内容越详细越好,提前构思好内容和布局。以我画的草稿为例,主物体为一个筛选扫描装置,通过连接的方式展示不同的内容模块。02.使用软件
2020年7月6日
其他

滴~你有一份样机待取件

由于公众号文章的推送规则已经改成了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所以为了大家能够准时收到我们的文章推送,请记得猛戳右下角的「在看」,并点击文章右上角的“...”将72PX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每一篇精彩的推送啦🦆经常看到很多同学在群里或者私信问我要样机,我最近系统的整理了下我的样机资源,免费分享给大家,没有什么套路,后台回复「样机」即可领取。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免费的样机资源包之外,文末会有大量的样机素材网站,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去找适合自己的免费样机资源,大家可以将本文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放一波图,大家感受下样机的质量,如果对你有帮助,希望大家可以分享出去让给更多的同学收益。部分样机截图:除了上面说到的样机素材包之外呢,把我收藏的一些样机网站也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适合自己使用场景的样机资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https://applemockups.com/?ref=prototypriohttps://shots.forpeople.studio/?ref=prototypriohttps://www.pixeden.com/https://www.anthonyboyd.graphics/mockups/3/https://mockup.ceacle.com/?kind=all&view=all&order=popularhttps://www.uiforus.com/https://www.mockupworld.co/https://mrmockup.com/https://www.mockupworld.co/all-mockups/https://psdrepo.com/tag/free-psd-mockups/https://www.uistore.design/https://placeit.net/https://freebiesbug.com/https://www.ls.graphics/粉丝福利,后台回复关键字领取资料🎁回复「设计周刊」领取独家设计周刊资源回复「组件库
2020年7月1日
其他

72PX综合设计周刊 Vol 04

由于公众号文章的推送规则已经改成了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所以为了大家能够准时收到我们的文章推送,请记得猛戳右下角的「在看」,并点击文章右上角的“...”将72PX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每一篇精彩的推送啦🦆以下是本期设计周刊内容,本期资料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设计周刊」领取。PART
2020年6月29日
其他

那些惊艳的设计和超强的工具应该什么样?看到这篇你就明白了!

由于公众号文章的推送规则已经改成了不按照发布时间排序,所以为了大家能够准时收到我们的文章推送,请记得猛戳右下角的「在看」,并点击文章右上角的“...”将72PX设为星标呀~今天也要开心🦆本期周刊有很不错的文章和工具推荐,千万不可错过喔,希望这期的设计周刊对大家有帮助,本期周刊资料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设计周刊」领取。PART
2020年6月10日
其他

72PX综合设计周刊 Vol 02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72PX独家整理收集的综合设计周刊,每周更新,周刊内会把我看到优秀作品和文章分享给大家,也会向大家推荐优秀的设计师和好玩的App。还会给大家分享做的特别的棒的视频给大家开眼,分享好用好玩的设计工具给大家使用。另外还会分享我平时看到的一些有趣的好玩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设计本身。上一期设计周刊发布后,有部分同学反馈内容稍微有点多,所以后面我会对内容量做一定的删减。文内的链接可直接复制访问,当然每一期我也会把分享的内容链接文档和里面提到的内容资源打包分享给大家,大家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设计周刊」即可领取。PART
2020年5月29日
其他

72PX综合设计周刊全新来袭 Vol 01

大家好,好久不见啦,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公众号名字从「小凯的设计笔记」换成了「72PX」。换名至今已有将近一月,一直也没有跟大家聊聊,所以在今天的推文开始之前简单跟大家聊聊换名字这个事情,大家重新认识一下。为什么想起来换名字呢,首先是「小凯的设计笔记」名字辨识度有点低,因为设计类自媒体叫设计笔记的实在太多啦,同质化比较严重。另外我已经是二十七八岁的单身老狗比了还叫小凯有点装嫩了。至于为什么叫「72PX」呢,给大家官方解读一下:首先呢72ppi是屏幕图像设计默认的基础标准,大家对这个数字应该很熟悉。PX是Pixel的缩写,也是设计师最熟悉的设计单位。另外呢希望自己能跟美猴王一样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同时PX也是劈叉,我给大家劈个叉吧。大概就这些吧,说再多就有点吹牛逼的意思了,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公众号头像也换了,大家记住新头像喔,后面我会尽量多写原创,帮助大家进步,下面开始今天的内容。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72PX独家整理收集的综合设计周刊,尽可能每周更新,周刊内会把我看到优秀作品和文章分享给大家,也会向大家推荐优秀的设计师和好玩的App。还会给大家分享做的特别的棒的视频给大家开眼,分享好用好玩的设计工具给大家使用。另外还会分享我平时看到的一些有趣的好玩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设计本身。文内的链接可直接复制访问,当然每一期我也会把分享的内容链接文档和里面提到的内容资源打包分享给大家,大家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设计周刊」即可领取。PART
2020年5月18日
其他

成为UI / UX设计师所需的7个步骤

点击上方"小凯的设计笔记"添加关注,我们一起进步🤔🤔🤔最近,我收到了很多人问类似下面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UI/UX?我是一个程序员/市场经理/自媒体运营,我想知道更多关于设计的知识,我应该从哪里开始?你怎么知道什么是好的设计和坏的设计?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我该怎么开始呢?”这个问题让我回想起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7年前,在我的第一份设计工作的第一天,我坐在iMac上的空白Photoshop文件前(那时我是一个Windows用户)。那个时候我是如此的尴尬,我正在试图的向经理解释我之前的情况,但是当时我不知道如何开始,大脑一片空白。在找到那份工作之前,我刚刚大学毕业,获得了多媒体学位。那么为什么我对设计还是一窍不通?因为大学并不会教我们实用设计。大多数大学课程只教我们理论,有时教我们如何使用设计工具,如Adobe旗下的一些软件,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练习和学习,才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设计师。通过7年自学设计,现在的我是设计老师和国际设计会议发言人,所以你应该知道的第一件事是:你不是天生就会成才。我们不是某些天赋型设计师,天生就有艺术才能,设计技能都是通过后天学习的。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设计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设计有很多领域:UI设计、UX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信息架构师等等,所以从找出你最感兴趣的设计专业开始。现在让我们关注最常见的设计专业:UI/UX设计师。1、熟悉UI原则
2019年1月23日
其他

如何在UI设计中使用格式塔原则

点击上方"小凯的设计笔记"添加关注,我们一起进步🤔🤔🤔你是否抬头看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如下图所示的这种形状奇特的云,你是否都会觉得像熟悉的动物或事物?那么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仅仅通过一团毛绒绒的气体你就能在脑中建立起这种特殊联系呢?
2019年1月14日
其他

产品设计师必备的模态体验知识

点击上方"小凯的设计笔记"添加关注,我们一起进步🤔🤔🤔在Medium上看到这篇讲解关于模态与非模态的差别,以及如何根据产品流程选择适合的类型的文章。我觉得写的非常不错,所以翻译给大家看看。很多设计师根据直觉进行产品设计。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是没问题的,但是已经证明了的通用标准可以更好的帮助你从逻辑上构建有理有据的UI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你的直觉。本文我们将探讨UI设计中的模态通用标准,讨论为什么仅有两种类型的原因,并且分析App和网站在将信息体系结构和用户信息流转换为直观的用户界面是如何失败的,本文将使用“Purrrfect”这个产品来讲解。两种基本屏幕类型:模态屏幕、非模态屏幕基本每个可视化窗口几乎都属于这两类中的一个。为了理解模态与非模态的区别,我们首先要定义模态屏幕。什么是“模态屏幕”?模态屏幕示例模态屏幕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全屏模态视图(左1)弹出窗口(左2)气泡弹窗(左3)灯箱弹窗(左4)快讯/通知...模态屏幕和非模态屏幕这两种类型看起来似乎很好理解,它们都从属于App的主窗口。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模态窗口创建一个禁用主窗口的模式,模态窗口作为前面的子窗口使其保持可见。用户必须先与模态窗口进行交互才能返回父级应用程序。
2018年12月20日
其他

高级进阶 | 如何建立适合产品的设计组件库(下)

如何建立合适的设计组件库(上)优秀设计师必备的八个自我修养想法结合工具,让你的效率翻十倍渐变质感技法:渐变配色之对比用色(上)想要做好用户调研,你要学会这九种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Material
2018年7月13日
其他

高级进阶 | 如何建立适合产品的设计组件库(上)

点击"小凯的设计笔记"添加关注,我们一起进步🤔🤔🤔本文1937字,预计阅读10分钟组件库是设计系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应该不会陌生。一个合适的组件库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且让产品的可用性更高、风格更统一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应该如何建立适合的组件库。发现问题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需要建立组件库呢?建立组件库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工作场景:设计师:xxx把你之前的设计稿发我下,我要用里面的一个组件。设计师:xxx为什么你的稿子里的颜色和我的不一致,到底应该以哪个为主???设计师:xxx为什么组件不统一???设计师:多个稿子用到了同一个组件,想做修改但是工作量很大怎么办呢?产品经理:这次需求跟上次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很多组件都可以复用,为什么设计师需要那么多的时间???开发小哥:为什么每次给的设计稿样式,颜色,组件都不同,我又要写新的样式表进去。......想必上面的场景我们很多同学都很熟悉,是我们以前或现在正经历着的,通过上面的场景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些问题来,例如:设计师的效率变低,设计稿可控性差,设计师缺少规范指导等;设计师以及开发者团队协作效率低,问题多等;开发者抱怨开发工作量增加,觉得设计师不专业等;产品经理抱怨设计师进度太慢,等等一系列问题;......分析问题这些问题会让人头大,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适合的组件库来解决(因为文章标题已经告知了答案,所以不做过多分析)。那么如何建立组件库呢,我们通过参考多个大厂的设计组件库先来看看他们的差别:(点击看大图)例如IBM
2018年7月12日
其他

想法结合工具,让你的效率翻十倍

点击"远行设"添加关注,最新设计内容随时掌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日常工作中,怎么样提高自己及团队的工作效率应该是很多设计师和团队在思考的问题。Sketch作为UI设计师的必备工具,我们已经相当熟悉,如何结合Sketch来提高自己以及团队的工作效率呢,我从下图所示的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做个简单分享。Tips:本文不对Sketch的使用操作做讲解,教程可以在Sketch官网、Youtube、或者国内外的Sketch论坛等途径都可以找到,希望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您有合理建议或其他内容补充也可以提出来。Symbol介绍Symbol是Sketch中一个强大且实用的功能,可以让你轻松的在画板和页面以及多个文件中复用重复元素。Symbol的存在类似智能对象在PS中的存在,但Symbol比智能对象更加灵活实用。那么如何高效合理的利用Symbol进行工作呢,下面我介绍下Symbol的使用方法。Symbol使用方法Symbol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模块化设计,如何合理的利用模块化思维进行设计工作,是现在的设计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么什么是模块化设计呢,对于产品体验设计而言,模块化设计就是将产品流程、产品结构、交互方式、表现形式等产品的组成主要要素模块化。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让我们在差异化跟高效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模块化设计主要分为以下步骤:模块划分——模块设计——模块组合,这里主要针对模块的划分以及模块的设计进行重点说明。首先模块是由控件组成,主要包括字体,按钮,图标,列表等。而模块又由控件组成,模块跟控件的存在父子关系的。在模块划分标准上要遵循:单一性(模块颗粒度要小,一个模块解决一个需求)、完整性(内部流程可打通,形成闭环)、独立性(每个模块和其他模块的依存关系要低,以便跟其他模块组合适配)。在模块设计的部分遵循:复用性(尽可能的提高复用模块占比),延展性(考虑一定的模块控件可拓展性,以便处理在一定范围内的差异性处理),互换性(需要主意对外信息结构一致,保证全局信息结构快速互换)三大原则。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我们使用Symbol对模块进行控件化,已下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上图导航栏模块,分别由背景,图标,文字,分割线,状态栏组成。依照模块化设计的标准,我们依次对他们创建Symbol(文字除外),这时候控件元素已经创建好,对他们进行对应的排列组合就这个模块就已经完成了,在日常基本工作中,这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是做到这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深层思考,例如适配其他端应该怎么处理,有没有其他情况下会跟现在的控件重复或者冲突等等,这都是要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合理的创建Symbol,避免控件样式的重复呢。我们继续以导航栏模块为例:根据上一部分我们知道导航模块第一种类型已经完成了,但是在实际项目中我们知道导航栏样式不会只有这么一种类型,根据产品实际情况我们想到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所以我们也对他们进行模块化,可以复用的元素就可以调用之前模块里面的控件,例如状态栏,返回按钮,背景色,这样做可以最大化的避免模块控件的重复,也可以在产品设计早期完善模块,做到未雨绸缪!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做准备。看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我并没有讲Symbol的任何具体使用方法,工具只是实现想法的一种媒介,我们应该多思考,举一反三,将工具跟想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效率和质量的的最大化。library介绍Library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Sketch文件,其中包含Symbol,你可以在其他Sketch文件中使用此Symbol。如果您更新Library文件中的任何一个Symbol,你都会收到更新通知,利用Library,团队成员们可以在Sketch文件之间共享Symbol,并使其更新以始终保持同步。Library使用方法在设计团队中,多人协作是必然情况,那么如何保持通用模块和控件始终保持一致呢?我们只需将Librar文件存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例如云盘,公司内部网盘等位置,将通用的控件以及模块存放在其中,然后其他设计师就可以轻松调用啦。然后当这个Librariy件有任何修改,你就可以接收到更新通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公司产品的设计规范、通用模块和控件做成Library文件,让团队内的其他设计师进行调用。一般里面包括颜色,图标,文字,还有其他模块控件等。团队的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Library来让自己文件里面的Symbol始终保持最新以及和团队成员保持一致。但是由于Library文件任何设计师都可以进行编辑,所以我们要将Library进行安全的分离,对Library的编辑只能在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文件甚至特定的人进行,因此一般不会有不相关的编辑,如果一旦不小心无意进行了修改一定要及时修改回来,不然团队内的其他设计师的文件就会出问题。下面就分享下如何简单的创建一个Library文件。这里我们以Apple官方的Library文件为例进行讲解,这里我们选择将文件存放在坚果云里面。详细看下图:我们将文件存放好之后,打开Library添加弹层如下图:选择添Add
2018年6月22日
其他

设计系统的组件库,究竟是应该大而全,还是小而美?

bug。🤣第三种方案不是我等凡人能实现的,而第二种方案恐怕又未免削足适履。只有第一种方案具有可行性。古人有句话说得好,杀鸡焉用牛刀。只有提供合适的组件库,才能真正提高团队的效率。“合适”
2018年6月20日
其他

渐变质感技法:渐变配色之对比用色(上)「含视频」

点击"远行设"添加关注,最新设计内容随时掌握🤔🤔🤔前言渐变这一视觉趋势,在最近几年里可谓如日中天。很多平平淡淡的设计,将平涂改为渐变,立刻就能增加醒目感。虽说渐变是一个有效的元素,但为什么我们的渐变,还是和大神们的渐变有区别?我们应该怎样做出渐变的质感?为什么说用色才是渐变的精髓?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渐变这个话题,深入了解我们似乎以为自己懂了的渐变,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分析渐变配色中,利用色彩不同特性之间的对比来用色,以及一些简单的操作小技巧,比如快速生成一个色轮,以及简单的利用混合工具来配出渐变配色的色彩。渐变是在色彩上的一个相对缓慢的过度,我们的视觉会随着这个渐变的过度而产生一种流动感,而这种流动感全凭在色彩上发生的种种变化。是的,我们的重点来了,就是这个变化,需要我们今天深入去加以了解。谈到变化,我们自然会想到这个变化的范围。如果拿出我们的色轮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色轮上的变化范围有大有小,当两个色彩距离较近时,我们可以说他们是邻近色,这时难以发现他们的区别,直至我们的肉眼无法分辨。这时候可以说变化范围较小。当两个色彩距离180,在色轮上呈相对,我们可以说这时的色彩变化是最大的,于是也就产生了最强烈的对比。很多撞色的情况,也是在这种对比下发生。我们通常会把这对颜色称为互补色。当然,实际的情况比这要稍微复杂一点,我们一起来看下。色相对比刚刚大家可以发现,这个色轮上的色彩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只有色相的变化。没错,我们平时也已经习惯了,只用色相来区分色彩。所以,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对比,也就是色相的对比。色相的对比,在色轮上就能很直观的表现。例如红色和黄色这一段,截取过来以后,就变为了红-黄渐变。利用色环就能很轻松的实现色相的渐变。距离越远,渐变色的对比也就越大,互补色之间的对比达到了极值,比如红-蓝渐变的对比就大过红-黄渐变。我们这里首先教给大家一个快速生成色轮的小技巧,这个技巧不需要利用网上的图片或工具。现做现用,很方便。小技巧:快速生成色轮STEP
2018年6月14日
其他

优秀设计师必备的八个自我修养

点击"远行设"添加关注,最新设计内容随时掌握🤔🤔🤔本文3872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作为设计师,变的优秀是我们的目标,为此我们要付出很多努力,学会很多的技能,提高自己所需的各项软硬实力等等。但是我们人很多努力却不得其法,那么优秀的设计师身上有那些特质呢,这篇文章以下八个方面告诉你优秀设计师必备的自我修养。1、专业修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首先在专业技能上要我们要高于普通人,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但是我们更多设计师同学在基本专业技能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提升我们的专业必备技能是重中之重。想更优秀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有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现状,突破舒适区,保持不断的学习。设计师的分类多样,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主要有平面、UI、视觉、动效、交互、品牌、插画等等!每一类设计师所需要的技能也不尽相同,这里我们用UI设计师举个栗子:一个UI设计师,应该在基本的需求理解、界面视觉、设计执行上都应该达到专业的水平,详细点来说就是要对产品的需求理解到位,在用户界面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后期设计走查中保证开发效果的高度还原等方面,这是最基本要求。在我所了解的行业情况中,80%公司的UI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简单的执行,产品或者交互给到原型,然后就是撸起袖子就是干。但做到这些必然不够的,我们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良好的审美能力,需求理解和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设计功底和设计方法论知识。还要懂得产品,用研,交互,了解开发机制等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参与到产品研发的其他环节,更好的体现自己专业价值,而不是仅仅是做一个只会画图的“螺丝钉”。掌握这些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如何锻炼自己上面提到的各项能力网上有很多针对性练习的文章,这里不做多余赘述。2、精神修养精神修养听上去似乎很玄乎,设计是一个“知行”高度合一的专业,优秀的设计师必然在内在精神和外在专业是高度结合的。设计是一个感性与理性高度结合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主观情绪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优秀的设计师都具备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个人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以及发展方向,所以精神修养对一个设计师的影响非常大。影响精神的因素有很多,审美,眼界,经历,三观等,设计师的作品既要有好看的皮囊,也应该有有趣的灵魂。我们在提升自己专业修养的同时也要注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审美、眼界,丰富自己的个人经历和设计经验等等。我们可以通过绘画、音乐、阅读、旅游、看展、玩游戏等各种行为途径来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更好地将作品价值和意义呈现出来。3、商业修养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都是商业设计师,所以我们的设计产出要带来商业价值,如何在商业社会中判断一个设计师的好与坏,功利是最重要标准之一,设计作品的好与坏在商业社会中,显得更加的直接,能否能带来商业价值,客户是否买单显得至关重要。作为商业设计师必须对商业有敏锐的感知力,对自己产品,竞品,有业务交叉的产品商业模式,市场走向的分析和判断要有深刻认识,行业发展方向,业务运作模式等等都要有深刻的理解。知己知彼,才能做出更好的设计方案。所以培养我们自身商业感知的能力很重要,将设计跟商业结合起来,而不是纸上谈兵,在专注在设计之余,多看看商业方面的书籍、项目研究文章、商业解读、项目复盘等等,都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4、职业规划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有规划,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所以制定一个合适、合理、清晰的职业规划就至关重要,很多设计师没有目标都是随波逐流,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每个设计师都是一个独立个体,都应该有独立的个性和发展目标。在做职业规划时一定要符合自身情况,一般建议每个阶段做三年到五年的规划即可,然后分解目标,小模块实施,然后合并整合,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分支模块需要跟整体紧密契合,最好不要脱离整体。举个栗子:小张是一个刚毕业的设计师,根据他自身的实际情况,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五年职业规划。三年内可独立完成项目,五年内要走到管理岗位,做一个技术管理型设计师。为此他分解了自己的职业目标,第一年实习夯实基础,多跟公司的同事学习,用实际项目快速锻炼自己工作能力。在下班的业余时间多做设计基础练习让自己快速成长。第二年接触交互,产品,用户研究等让自己多维度发展。第三年能够独立完成项目,多接触设计管理方面知识。第四年可以把控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带新人协调下属完成工作,积累基本的管理经验。第五年完成规划目标。这仅仅一个大概的规划,里面的细节针对个人随时调整。专业的职业规划怎么制定,网上都有详细的文章以及说明,需要的朋友请自行谷歌就好啦。5、工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怎么样可以将工作价值最大化应该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我们能看到很多同事或同行工作能力都很强,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我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有效沟通:我认为在工作环境中,沟通才是第一生产力,良好的沟通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沟通,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用或者错误的工作。减少重复:在工作中我们会做很多的无用或重复工作,所以想办法怎么减少重复工作的时间或者如何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是关键,例如UI设计师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要用通用模块和控件,所以这时候就可以想办法怎么用工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详情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想法加工具,让你的效率翻十倍》。专注当前: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交流以及杂乱的任务所打断。我们应该专注的做一件事,尽少的减少打断,在一个时间段内只专注一个任务,有助于进行高效的工作。时间管理:这个想必大家很多人都听过,一天24小时我们要做很多事,睡觉、工作、娱乐、学习等等,所以如何管理我们的时间就尤为重要,这里推荐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使用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番茄工作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6、学习方法设计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行业,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只有通过刻意学习才能让自己不退步。好的学习方法让效率事倍功半,学习效率高低直接是决定学习成果的好与坏。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主要。我结合自己学习方法提几点建议,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建立目标:学习必然是需要有学习目标的,就跟职业规划一样有长期目标也有短期目标,所以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很重要,目标就是你的指导方针,所有的学习方式都是围绕着你的学习目标来进行的,这样才能自己不跑偏。阶段专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其他不相关的事情打扰到你,在一个时间段对一个学习单元做到阶段性的专注,提高学习效率。多方面涉及:设计师不能只钻在一个方面里面,例如UI设计师可以学习交互,产品,用户研究,开发机制还有上面说到的商业知识等等,都可以多方面涉及一下,或者对自己有兴趣的点都可以学习关注。加强自制力:现在社会外部环境对自身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加强自制力就很重要,不让不相关的事情影响自己,保持专注,保持自我驱动,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成果。主动学习:主动可以让效率更高,学习的乐趣更高。主动学习会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更加容易让自己成长,也不会觉得枯燥有压力。分清主次: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但是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对自己价值更高的东西就很重要。例如你是一个UI设计师,但是你的图标画的不是很好,你想学习如何画图标,但你看到别人在学C4D,你也想学,所以你在学习图标的同时也在学习C4D,是不建议这样做的,应该分清主次,知道什么是当下最需要的,一个UI设计师画好图标是基本功,所以C4D可以后期学习,暂时先放一下。7、危机意识设计行业,每时每刻都在更新,这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表明我们对自身的能力要求也应该越来越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持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对我们而言呢主要是个人能力局限,同行竞争,身体健康等。首先我们要正确认知,积极应对,遇到危机不要颓废也不要慌,所有的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危机制定不同的计划,例如身体危机我们可以制定健身计划、工作危机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等等。危机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另外我们要主动拥抱变化,主动学习,自我驱动,这样才能将个人危机最大化的进行规避。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设计能力,所以提高设计能力是设计师度过危机的关键所在。8、良好沟通在工作模块其实已经说过沟通的问题了,所以沟通真的很重要。在工作80%的问题可以在沟通中解决,能“动嘴”的事就不要“动手”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能用沟通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动手去做一些无用的工作。在实际工作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承互相理解、尊重对方、真诚、分辨真假、知己知彼的原则。同事就是团队,只有齐心协力才可以做好一件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之间多少都会存在一些沟通以及个人利益方面的问题,那么如果我们遵循上面的几个原则我觉得大部分沟通方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是一顿烧烤,一顿如果不行那就两顿。很多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沟通问题,我们大部分设计师沟通能力较弱,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弱,所以造成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沟通出现的问题,不要怕沟通,要积极进行问题沟通,沟通可以为我们解决掉很多问题,这样你的工作也会更加轻松一些,稿子也会改的少一些。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优秀的设计师万里挑一。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谢谢大家。作者:Kane_D本文由Kane_D原创发布于远行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点击“阅读原文”更多内容等着你✨✨✨
2018年6月6日
其他

想要做好用户调研,你要学会这九种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

点击"远行设"添加关注,最新设计内容随时掌握🤔🤔🤔本文3872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当你需要关于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数据时,然而,你却不知道从哪里获取?那么首先,你需要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许多用户体验专家倾向于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定性的研究方法要比定量的研究方法更容易操作和节约成本。其实,他们忽略了与定量分析联系紧密的大样本量以及数据统计的巨大前景。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也就错了!定量的研究方法是任何有经验的UX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允许你做以下事情:1、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你产品的可用性。数值有时比质量检测的结果和视频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当你试图说服像高管这样的人)时。2、比较不同的设计(比如,你的产品的新旧版本,或者是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并且确定你观察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是随机的。3、改进用户体验权衡决策。比如,如果预期的设计改进成本很高,那么它值得做吗?如果你已经想到这种改变会提高可用性,那么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你验证重新设计是否值得。4、将用户体验的改进与企业目标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结合起来(从而证明你的投资回报并且证明你的用户体验团队存在的价值)。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用户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要使用哪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1、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2、网站分析(或APP分析)3、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4、卡片分类法5、树状测试6、调研或者问卷调查7、聚类定性评价8、满意度调研9、眼动测试以上每种方法都会产生有价值的定量数据,但是这些方法在收集的数据类型以及所需的资源和工作量方面差别很大。一、九种定量用户研究方法概述本文列出了这些方法最常见的示例,并对每种方法的成本和难度进行了评估。与其它任何研究方法一样,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你的成本和困难可能与我们的粗略估计有所不同。此外,你应该意识到,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需要不同的最小样本量来确定统计的意义。1、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用途:A: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可用性;B:与竞争对手比较。成本:中等收集难度:中等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的情境:基于任务尽管不常用,但是,定量可用性测试(有时也称为可用性基准测试)与定性可用性测试其实非常相似:两种方法都要求用户使用产品去执行实际的任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定性可用性测试优先考虑如何观察用户行为,比如,识别可用性问题。相比之下,定量可用性测试的重点则是收集数据指标,比如任务时间或者成功率。一旦你收集了相对较大的样本量(大约35个或者更多),你就可以使用它们来跟踪产品的可用性,或者将其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可用性进行比较。如果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你一直追踪着一些产品的可用性指标,那么你就可以创建一张类似这样的趋势图。这种类型的信息可以帮助你持续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并确保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进。你所选择的可用性测试的类型(现场测试、远程引导测试或远程无引导测试)将对成本产生影响,并且难以与此方法相关联。由于定量和定性可用性研究的目标不同,测试的结构和进行的任务也需要有所不同。2.网站分析(或者APP分析):用途:A:发现问题或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B:监测性能。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高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分析数据,描述了用户使用线上产品的各种操作行为,比如,他们去了哪里,点击了什么,使用了什么功能,他们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做各种各样的用户体验活动。特别是,它可以帮助你监测各种内容、UI或产品功能,并识别哪些不能正常运行。3、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用途:对比两种设计方案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虽然,你可以使用分析指标来监控产品的性能(如上所述),但你也可以创建一些实验,来检测不同的UI设计,然后,通过A/B测试或多变量测试来改变这些指标。在A/B测试中,团队需要创建同一界面的两个不同的最新版本,然后将每个版本展示给不同的用户,用来确定哪个版本的性能更好。例如,你可以创建同一个操作按钮标签的两个版本:“获得定价”或“学习更多”。然后,你就可以跟踪统计两个版本中按钮的点击次数。多变量测试的操作方式也是类似的,但是,它与A/B测试不同的是:多变量测试需要同时测试多个不同的设计元素(例如,测试可能涉及不同的按钮标签、排版和页面上的位置)。这两个基于分析的实验,对于决定同一个设计的不同变体非常有用,并且可以结束团队关于哪个版本最好的争论。A/B测试是将网站流量(用户)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导入到A方案,另一部分则导入到B方案。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经常会被滥用。有些团队没有尽可能长时间地运行测试,收集不到足够的样本,就匆忙的下了结论,这样的结论往往失败的风险很大。4、卡片分类法:用途:确定信息架构的标签和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不使用产品在卡片分类研究中,参与者会拿到一些内容项(有时是写在索引卡上的),并要求以一种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组和标注。这个测试既可以亲自进行,也可以使用物理卡片或者使用类似于OptimalSort这样的卡片排序平台进行远程测试。当卡片排序测试是亲自进行时,用户对物理卡片进行排序和分类,每张卡片都包含了它所代表的内容的描述。这个方法可以让你有机会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他们使用什么术语?他们是如何将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的?对创建类似分组的参与者的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哪种分类方法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可以理解的。5、树状测试:用途:评估信息架构的层次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而不是使用产品在树状测试中,会让参与者尝试使用网站的分类结构来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评估界面信息架构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界面上的其它信息区分开来。例如,假设你的产品是一个宠物用品网站,而这是它顶层的层次结构。网站信息层次结构的显示可能看起来是这样的,树状测试要求参与者在这样的层次结构中找到一个特定的条目(例如,项圈),他们首先看到的只是顶层的分类(例如,狗狗、猫咪、小鸟等)。一旦他们做出一个选择(例如,狗狗),就会看到自己选择相应选项的子类别。你可以要求你的参与者在一个任务中找到狗项圈。对树状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将显示人们是否能够在信息层次结构中找到该项的正确路径,以及可以确定有多少参与者选择了错误的类别。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界面信息架构的结构、文案以及放置的位置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6、调研或者问卷调查:用途:收集调研用户的态度和行为信息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问卷调查是一种灵活的用户研究工具。你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比如,在一个实时网站、电子邮件或可用性测试之后进行简短的拦截调查。调研时可以同时获得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比如评分、多项选择题中的答案的比例,再加上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你甚至可以把对调查的定性回答转化为数字数据(参见下面的代码质量评论部分)。像这样的语义差别等级量表,每个单选按钮代表一个数值。被调研的用户可以选择:1、容易使用;5、难以使用;或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选项。对这个问题的平均回答来衡量你的应用程序在使用上的难易程度。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使用其它已经建好的问卷模版(例如,系统可用性量表或网络推广者评分)。问卷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经常将你的调研结果与行业或竞争者的分数进行比较,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即使你创建了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随时间的推移对自己产品平均分数进行追踪,来监控产品的改进情况。7、聚类定性评价:用途:确定定性数据中的重要主题成本:低分析难度:中收集难度:中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这种技术不是数据收集的方法,而是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根据共同主题对定性研究(例如日记研究、调查、焦点小组或访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组。如果你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特定主题被提及的实际数量。例如,假设你做了一个日记本研究,让参与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周都要报告他们使用产品的时间,目的是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背景,你可以算一下用户在工作、家中或外出的时候使用产品的比例。这种方法可以识别特定主题或情况的流行程度或频率,例如,用户抱怨的频率或UI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从大量的定性信息中挖掘数值数据,但它可能耗时会非常长。8、满意度调研:用途:确定与你的产品或品牌相关的属性成本:低分析难度:低收集难度:低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定量可用性测试试图使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产品的质量,比如:审美情趣、品牌实力、语气等。这些研究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问题进行定制,但这些方法通常会首先让参与者接触到产品(通过向他们展示静态图片或者要求他们使用现场产品或原型)。然后,要求用户通过从描述性的词语列表中选择一个来描述当前设计。如果你获取自身目标用户的样本量足够大,那么整体趋势就会显示出来。例如,你可能会有84%的受访者将此设计描述为“最新”。9、眼动研究:用途:确定哪些UI元素是分散注意力的、可发现的或可找到的成本:高分析难度:高收集难度:高分析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眼球追踪研究需要特殊设备来追踪用户的眼睛注意力轨迹,因为他们在界面间移动。当许多参与者(30个或更多)在同一个界面上执行相同的任务时,有意义的趋势就会出现,你可以清楚地看出页面的哪些元素会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眼动跟踪可以帮助你确定哪些界面和内容元素需要强调或者弱化,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的实现他们的目标。眼球追踪软件可以使用聚合的凝视数据(用户在这里查看界面,用绿点表示)来创建各种可视化效果。进行眼球追踪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高度专业化、价格昂贵和不稳定的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培训才能使用。二、选择一种方法(九种方法概况表)下表提供了上面讨论的研究方法的概况:三、从你的研究问题开始1、当你要确定使用哪种定量研究的方法时:首先,你得先确定你要研究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以上方法中有一些非常适合一般性的研究问题。例如:我们产品的可用性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
2018年5月30日
其他

Material Design的7个重大更新

点击"远行设"添加关注,最新设计内容随时掌握🤔🤔🤔本文3872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2018年5月9日凌晨1点,谷歌I/O开发者大会如期在美国加州山景城的海滨露天剧场拉开帷幕,谷歌不仅对AI技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提升,同时也对Android系统进行了更新,谷歌副总裁Dave
2018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