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无量福

其他

狮子吼 | 如何修持“止观双运”

​要如何去修持“止观双运”?举例而言,当你生起妄念、生起嗔心时,对于这些念头,我们不必过于恐惧、不需刻意排除;同样的,也不需要去跟随或随之起舞。这里我们要看妄念的本质、自然状况是什么,心就觉知着这个念头,安住在本然状态中。总之在念头生起的过程中,“觉知”至为关键,要去看着、觉照着这个妄念的本质。但此时会谈到“妄念的本质”,此时不需要去分析“妄念的本质是什么?”,只要很直接、直观的觉知着,不需要刻意去分析是否为空性等,就只是看着。若能做到,任何妄念烦恼都会因此失去力量、如同失去靠山一般。如果妄念真有其实质,当然难以处理。但当你觉知它后,妄念就如同一个无凭无据的说谎者一般,就会变得越讲越无力、越讲越小声,慢慢地自己不见了。因此,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时,不需要感到恐惧或紧张,只需单纯看着它,觉知着它生起的过程和状态。此时这个负面情绪就会变得像是个说谎者一样,因为被看穿了,你的负面情绪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就不再有力量,变得微弱。当然我们还做不到“根除烦恼”,但当我们试图降伏负面情绪时,这种觉知会发挥很大作用。因此当大手印谈到“止观双运”修持时,当你安住心的本质中,同时觉知着,在心很平静中认识到妄念的本质,就是“止观双运”。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5月2日 上午 6:27
其他

狮子吼 | 善用心念的力量!

​“心念”是有力量的,“善”的动机足以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时,自己的心念、动机、目标,是最重要的。而且在一切作为当中,都带着责任感去做,这就是注重因果业报。“因果业报”不仅仅告诉我们个人行为的重要性,也阐述了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万物之间的紧密关连性。因此,那怕只是一个微细的心念,都可能造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可能改变一切。我们常会期待一个充满神力的佛菩萨,或者某位上师,甚至是超人,能够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突然出现并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就算上师的电力再多,也会有用完的时候,尤其太多人想要靠他充电的时候,很快就会用完的。或者有些人的期待,是希望自己过去所做善事的果报,能够赶快发生。其实与其总是向外期待、等候,不如期望自己内在的佛、内在的上师,换句话说,自己要懂得创造机会,自己要能发光发热。当然,我们内心的佛,目前还不是太有效率,他是佛,但还是一尊小小的佛吧。无论如何,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自身,“因果业报”就是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说,自己就是自己的救怙。真正的力量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心念,就是那一念善心。我们都要懂得爱惜自己,相信自己善心的力量,要有大的担当。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4月12日 上午 6:55
其他

狮子吼 | ​积聚所有良善的功德,避免不纯净的行为

​积聚所有良善的功德,避免不纯净的行为,如此在我们一生作结之时,我们将获得所有最胜功德。结集所有良善、正面的功德,去除所有不净业是很重要的。方便与智慧是不可分割的条件,因此请对你自己和他人保持真诚。集善除恶是我们的责任,而方便与智慧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我们缺少真诚,我们将无法为他人服务。有很多知识分子,他们拥有大量的知识,却对自己和他人都缺少真诚。就像一些科学家,他们发现原子很有用就发明了原子弹,但同时也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极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方便与智慧,去发展一颗敏锐、警惕的心。铭记住方便与智慧,我们将开始修持的道路。我们必须努力去选择正确的中道。在我上次教授时,我说过很高兴能够看到每一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可惜在这样大的一个群体里,我没办法一一去结识每一位。假如我们修习并向往这条卓越的道路,我们将使我们自己、这个社会以及整个世界都获得平安、喜乐和安康。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4月6日 上午 7:56
其他

狮子吼 | ​修行好的征兆是什么呢?

​有些人会说:“哦,我的修行进展得很好。”而当你问他们:“怎么好呢?”他们回答说:“我去闭关了,在那里吃得好、住得好,也完成了规定的持咒数量,修持很有进展。”也有些人会说:“哦,我的修行真顺利。”当你问他们:“怎么顺利呢?”他们会说:“我有这样的梦,在梦里看到佛陀的脸,听到菩萨说话,这些都是修行顺利的征兆。”
3月29日 上午 5:35
社会

狮子吼 | ​善就是改变我们的心,不再让烦恼作主

​佛法当中的善因,主要是指十善,而十善主要在于我们的动机必须是善因。例如第一个不杀生,主要指的是不要有杀生的动机,所以什么称为善?就是改变我们的心,我们要让自心变得寂静、调柔,不再让烦恼作主。做得到这样,就是向善。外在的装模作样、花言巧语,并不是真正的善。这是为什么十善都会强调动机,它指的是心态的转变。
3月26日 上午 6:29
其他

狮子吼 |  是不是一定要在困境里面修行才能成就?

​fs:身为一个菩萨,一定要增加对社会的影响力,但是经常被困,觉得什么都不够,人也没有、钱也没有、很多事情不具足,是不是菩萨一定要在困境里面修行才能成就?法王的心得?
3月12日 上午 7:14
其他

狮子吼 |  别勉强看,功德自然就在那儿

2023「谶摩春季课程:第八世法王传记」/第5天开示记录
3月11日 上午 7:15
社会

新春祝福 | 大年初一 喜迎大慈弥勒菩萨圣诞

】ཨོྃ་བུདྡྷ་མཻ་ཏྲི་མེཾ་སྭཱཧཱ།嗡
2月10日 上午 8:22
宗教与精神

狮子吼 | 忏悔的善业,回向给众生,希望清净众人的罪业

以罪业的造作来说,有自作:透过自己身语意而造作的罪业;或者叫他做:意思是自己不做,唆使别人去造恶。后者的罪业更重,因为自、他都造作了恶业,害己又害人。还有随喜作:意思是看到你不喜欢的人被打、被关甚至被杀害,非常地高兴,甚至拍手跺脚地说:「啊!真的太棒了!太好了!那个人终于受到惩罚了。」心中随喜这样的恶行,本身就有罪业了,更何况嘴上说出来,这是非常危险的。尤其对于我们出家人来说,虽然没有真正伤害什么人,光是嘴上说说,这样做就已经毁
2023年8月2日
其他

狮子吼 | 佛教对转世和轮回的解释?

轮回的一般观念一般来说所谓的这个「轮回」,或者说「前世来世」这个轮回,有关「轮回」这个道理我们先不从佛教的教义上来说,我们事实上从一般的情况下来讲,我们常会有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狮子吼 | 菩提心对于我们的好处是什么?

菩提心不会无因无缘而生起,也不会依靠一个不相顺的因而生起。它需要依靠相顺的因和条件,才能生起。所以为了要生起菩提心,要先了解发心的利益,知道菩提心对于我们的好处是什么?
2023年7月23日
其他

狮子吼 | 当我生起负面想法,却越想越生气,怎麽办?

问:当我生起负面想法,想用方法专注去对治,却越想越生气,怎麽办?法王:当你生气的时候,是因为你一直将心思专注于一个事情上、一个境上,所以完全顾不得其他,你完全陷溺在这个情绪上,会越想越气、越来越气。想对治烦恼,减弱嗔恨的力量,方法很多,有一种是「转移法」。嗔恨时,是太专注于一境,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想其他一些没做好的事,一直换对境、一直换对境,直到让原本嗔心的力量越来越小。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7月22日
宗教

恭迎韦陀菩萨诞辰 | 唯一被允许面朝向佛陀的菩萨

今日农历六月初三,佛教护法韦驮菩萨圣诞。韦陀菩萨是佛陀的护法,也是佛法的护法,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都会供奉韦陀尊天菩萨,职责是护法安僧。他面如童子,表示对佛教怀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刚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辅正、除魔卫道。据《铸鼎余闻》:"合掌捧杵者,为接待寺,凡游方释子到寺,皆蒙供养。按其杵据地者则否,可一望而知也。"韦陀塑像有三种形式,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如果韦陀的降魔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的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的降魔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悲华经》说:韦驮菩萨在过去世跟释迦牟尼佛等同为兄弟。过去劫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同为兄弟,千子学佛后各个发愿,当时的韦驮菩萨听了他们的发愿后就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护持你们,等你们全部成佛之后,我最后一个成佛。"后来转轮圣王的千子成为我们贤劫的千佛,释迦牟尼佛为第四尊,韦驮菩萨成就最后一尊,名字叫楼至佛。菩萨大愿第一愿:修菩萨道愿世尊,我愿于尔时修菩萨道,修诸苦行持戒布施多闻精进忍辱爱语福德智慧。种种助道悉令具足。第二愿:护持正法愿贤劫诸佛垂成佛时,愿我在初奉施饮食,般涅槃后收取舍利,起塔供养,护持正法。见毁戒者,劝化安止令住持戒。远离正见堕诸见者,劝化安止令住正见。散乱心者,劝化安止令住定心。无威仪者,劝化安止住圣威仪。若有众生欲行善根,我当为其开示善根。第三愿:末法燃灯愿彼诸世尊般涅槃后正法垂灭,我于尔时当护持之令不断绝,于世界中燃正法灯。第四愿:劫难度众愿刀兵劫时,我当教化一切众生,持不杀戒乃至正见,于十恶中拔出众生,安止令住十善道中,灭诸盲冥开示善法。我当灭此劫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令无有余。于饥馑劫,我当劝化一切众生,安止住于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我劝众生住六波罗蜜时,众生所有一切饥饿,黑暗、秽浊、怨贼、斗诤,及诸烦恼,悉令寂静。于疾疫劫,我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住于六和法中,亦令安止住四摄法,众生所有疾疫黑暗当令灭尽。于半贤劫,断灭众生如是苦恼。第五愿:末后成佛愿一千四佛,于半劫中出世,涅槃,正法灭已,然后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六愿:无别千佛愿如千四佛,所得寿命声闻弟子,我之寿命声闻弟子,亦复如是等无差别。如千四佛,于半劫中调伏众生,愿我亦于半贤劫之中调伏众生。第七愿:调伏余众愿是半劫中,诸佛所有声闻弟子,毁于禁戒,堕在诸见,于诸佛所,无有恭敬。生于嗔恚恼害之心,破法坏僧,诽谤贤圣,毁坏正法,作恶逆罪。世尊,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当拔出于生死污泥,令入无畏涅槃城中。第八愿:化佛教化愿我般涅槃后,正法贤劫一时灭尽,若我涅槃,正法贤劫俱灭尽已。我之齿骨并及舍利,悉当变化作佛形像,三十二相璎珞其身,一一相中有八十种好,次第庄严遍至十方无量无边无佛世界,一一化佛以三乘法。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悉令不退。若彼世界病劫起时,无有佛法,是化佛像亦当至中,教化众生如前所说。第九愿:摩尼宝珠愿若诸世界无珍宝者,愿作如意摩尼宝珠,雨诸珍宝,自然发出纯金之藏。第十愿:作大医王愿若诸世界所有众生,离诸善根诸苦缠身,我当于中雨忧陀娑香栴檀沈水种种诸香,令诸众生断烦恼病诸邪见病身四大病。于三福处勤心修行,令命终时生天人中。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7月20日
宗教

狮子吼 | 佛教之修行旨在以驯心为主

​修行之初,我们应当将自心与法教有所关连。欲达于此,需欢喜法教,精进修持;并具有敏锐的智慧与不舍众生之心。除此之外,再加上上师的加持等等,所有这些,将帮助我们累积修行道上的福慧资粮。
2023年7月19日
文化

狮子吼 | 三士夫的上世夫定义

第五首偈颂,就讲到了「上士夫」的特点。偈颂是怎么说的呢?「若以自身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尽者,彼是上士夫。」(法尊法师译)这首偈颂用白话来说就是,透过亲身经历的痛苦,以及对整个轮回之苦的透彻理解,将心比心地去体会他人的苦楚,继而想要让一切众生,完全彻底的从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断除这些痛苦,这些人就是「上士夫」。相比于中士夫的自我解脱,我们可以看到,上士夫心中生起的是慈悲心和菩提心。因此,他们希求的是圆满、正等正觉的佛果,为的是最终能够度脱一切众生。这么说来,就可以看出上士夫的心量是无限宽广的,眼光是无限深远的,愿力也是无比强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誓愿在无尽的岁月当中,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无论是论起心力、愿力,还是魄力,都是下士夫和中士夫望尘莫及的,所以这些人称为「上士夫」。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三士夫被分为三等,其实是相互对比之后,所归纳出来的三种修行者。这三者之间,不仅从心量、目标和修行方法的角度来看,有高低之分、远近之别,而且这三者之间,也有一种逐步递进、一者又比另一者更加殊胜的层次分别。总的来说,透过这三首偈颂,可以粗略的总结一下,三士夫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他们已经完全放下了今生,所作所为全是为后世筹谋。从这个角度讲的话,他们都是修行者,而且是有远见之人。那他们之间的差异,又是什么呢?差异就是在于他们各自的目标不同、追求的层次不同,要筹谋的「后世」远近也不同,所以也使得他们的修行方法全然不同。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7月16日
宗教

狮子吼 | 悲悯那些「因为造恶,而深陷苦因」的众生

​由于如此自私自利的任性作为,[这些人]不用说「罪业无有自性而解脱」,甚至连「造恶将会导致投生三恶道」[的说法]都没有听说过,就算听过,也没有好好思维过,因此,毫不在乎今生别人的批评和来世的痛苦,一心想的只是更多的利润、财富,[为了这个目的]甚至能够舍弃身体、性命和佛法。这样的人,真是值得怜悯,这真的是「安住于痛苦之因」的一种极致了。很多人只是为一点利润、财富或房子、寺院,不在乎今生别人的痛苦或批评,也不在乎来世的痛苦恶报,甚至连自己的命、连佛法都丢掉──这样的人真是值得怜悯,因为他真是安住于会造成重大苦果的因当中。近来我前往一些寺院,我问道:「你们这儿有好的修行人吗?」他们回答说有一些。「是怎么个好法呢?」答案都不是说因为有知识、戒律清净、心善、具有功德、具备证悟、广大利益他人等等,那么回答都是些什么呢?都是说所谓好的修行人,也就是寺院的支柱,是那些「[拥有众多]黄金、绿松石、马匹牲畜、田地庄园、眷属仆从、优渥生活的某某人」。这种以财富多寡来界定何谓修行人的标准,说明那些人的贪得无厌和贪着此生。这些财富本身就标榜了[那些人]对于罪恶、痛苦和恶名的厚颜无耻。对于一心一意修持佛法的人来说,[这样的寺院]不是他该驻留的地方,他应该像是水鸟飞离结冰的湖面一样[,远离这样的地方]。现在很多人去寺院参访都会问:你们这里有好修行人吗,很多人的回答不是说那些「心中忆念死亡而放下今生贪执的人」,而是从财富仆从多少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堪布有好多地哦,我们某个祖古有好多仆从哦,他们真是了不起,我们都不敢直呼其名,这些大师真是了不起呀。」波多瓦大师就说,这种「好」真不是正确的判定标准。这说明了这些人根本没有放下此生。这里讲一个故事,不知道是真的或假的。话说有个刚被认证的祖古去见如意宝尊者,尊者很关切的问他前一世有什么特殊功德,祖古年纪还轻,就由侍者代为回答,侍者是康巴人,就很直爽的回答说:「哦,我们前一世祖古可厉害了,就算是西宁来的好马,都载不了他一小时。」意思是他很胖,胖到连西宁来的好马都累坏了。尊者听了说:「我是问他有什么断证功德,不是问他胖不胖!」原来侍者把胖不胖当成「特殊功德」了。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7月7日
佛教文化

莲师荟供日 | 荟供的由来

6月27日,藏历五月初十,莲师荟供日。值此殊胜的机会请大家多行持善法、断恶行善,持广大、清净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吃素、放生、供灯、礼拜等善行!祈愿、回向佛法久驻兴盛;高僧大德法体安康,弘法广大;世界和平,无有灾厄;有情众生远离众苦因及苦果,顺缘具足,吉祥圆满,究竟解脱。莲师心咒:嗡啊吽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狮子吼 | 总是想着黑暗的时候,看到的便就只有黑暗!

『总是想着黑暗的时候,那么他看到的便就只有黑暗!』然而,别忘了还有光明面的存在!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其光明的,善的一面。所以当各位如果痛苦产生的时候,就放下它!在那个时候我们最主要想的是我们的光明面,是我们福德的那一面,是我们善心的那一面,这是我们要开展的部分。但是这种面对痛苦的方式,是要痛苦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以光明面的心去想。很多时候,当痛苦想久了,没有放下的话,再要以光明面的角度去想则是不容易的!所以需要学习:当痛苦一发生的当下,就要以正面的心去回应。​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狮子吼 | 深藏的幸福

我们要将善念善行发挥到所有的人身上。很多人都喜欢道断此人好此人坏,此人善此人恶,事实上,这些都是由人们烦恼所造作,人们做不了主,才会使坏。因为心中的烦恼而成过失,要去除过失过患,就要修持慈悲。当我们的慈心悲心生起之后,就算当下不能熄灭一切的贪嗔痴烦恼,却也能使我们更平静、更安宁,有更喜悦的生活。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6月24日
其他

狮子吼 | 体会有情都想「离苦得乐」,是大爱的源头

佛教中谈及的慈爱,和世间的爱有所不同。佛教认为给予众生「慈爱」的原因,是从一个非常根本,也就是生命共同的一个基础上来论——之所以要慈爱众生,是因为众生都想要离苦得乐,这就是慈心、悲心生起的主要原因。我们先从自己思维起,体会到我们自己想要离开痛苦得到快乐之后,去放眼四周,所有生命亦复如此,和我没有任何差别,这就是我们应当关爱其他生命的原因。有时想想我们为了要避免痛苦,常因此处于恐惧中,或有些人缺乏关爱或怕失去感情等等,而活在这种担忧之中。同理,其他生命也遭受同样的痛苦,因此这「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的基础,就是佛教中教导我们生起悲心的原因。从「所有生命都想要离苦得乐」的基础上来看,我们的关爱之心应当是无亲疏之分的,即使是敌人也想要离苦得乐,因此我们要以共同、普遍的大爱,去对待所有众生。但同时你也会发现,有些人、有些生命就是和你较为亲密,例如父母、师长等,因此如何恰当拿捏对众生的大爱与对各自亲友的关爱,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这就是修行的关键。否则一般人会觉得这彼此矛盾:同时要修持平等无私的大爱,又要对某些人给予特别的关注,两者难以平衡。但对于一个有修持的人而言,这两者不仅没有矛盾,甚至会发现,对于特定众生的关爱之情,其实会帮助你更加深对众生的大爱,因此重点在于是否抓到修持的要点。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6月23日
宗教

狮子吼 | 修持利益来世的佛法时,要如何才能利益今生? 

若不具今生,如何谈追求来世?因此「今生」同样非常重要,但「以今生去追求外在物质」则是不重要的,不要将这两者混淆了。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6月3日
宗教

药师佛殊胜日 | 延续疗愈的传统

5月26日,周六,藏历四月初八,药师佛殊胜日。值此殊胜的机会请大家多行持善法、断恶行善,持广大、清净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吃素、放生、供灯、礼拜等善行!祈愿、回向佛法久驻兴盛;高僧大德法体安康,弘法广大;世界和平,无有灾厄;有情众生远离众苦因及苦果,顺缘具足,吉祥圆满,究竟解脱!顶礼、供养、皈依药师琉璃光如来!【
2023年5月27日
其他

狮子吼 |  菩萨利他要走更长的路,所以需要忏罪法门

过去一些智者也说,一个行者如果本身具有别解脱戒的律仪戒,接着又受大乘菩萨戒,后来又受密乘戒,那么之前的律仪戒就会自然归属成为后面戒律的一部分。因此,这时如果这位行者违犯了菩萨戒或密乘戒,但能如法忏悔恢复的话,同时已经成为一部分别解脱戒的律仪戒,也自然能够恢复。虽然每一个戒法,都有各自还净的方法,但是就像这里智者所提到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一方面来说,菩萨戒比律仪戒难持守,密乘戒又比菩萨戒难持守,但也因为如此难以持守,还净的力量也变得殊胜,因此例如菩萨戒、密乘戒等等上部戒还净恢复了,下部戒自然跟着清净、恢复,所以不用因为戒律难以持守而害怕受戒。经典中也记载,一位具有菩萨戒的行者,如果他犯了别解脱戒的根本堕罪或者波罗夷罪,而他心中的愿菩提心戒还具备,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位行者可以再在所依的三宝前透过忏悔而恢复别解脱戒,但这样的说法是不见于律典当中的。总之,所谓菩萨,因为他要利益无量的众生,他要用无量劫的时间积聚资粮,净除罪障,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不能因别解脱戒律仪上的违犯,而让他停滞而裹足不前,妨碍利益众生的长远利益。所以,对于菩萨有如此特别的开许。这是从个人来说是可以的,但从整体佛教来说,能依佛制的律典来行持是最好的。总之,这里要强调的是,如同祖师们所说,戒律并不容易持守,但还是有着甚深、不可思议的净罪法门,因此如果能够如法忏悔还净,这样就不会对于受戒、持戒感到害怕。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狮子吼 |  修所成慧:养成习惯,能调伏自心的智能

​听闻和思维之后,接着第三个部分一定要具备的,就是实修。听一大堆法教却不去付诸实修,就会成为「法油子」,会变成非常油条。听太多了,所以听到什么法教都没什感觉,漫不经心地认为:「这都听过了,什么课程时已讲过了,这就是空性、这就是菩提心」等等。所听闻的法教,无法和生活产生关连性、并没有真正成为生活一部分,这就是听闻却未实践时,会产生的问题。所以为了避免变成这样的法油子,必须「慎始」:一开始就要谨慎。刚开始接触佛法时,即使只学到一个法教、法门,也要好好谨慎的真正去实践,让它成你为自心的一部分,让这个法成为一个转变自己、修整自心的工具,这是很重要的。「禅修」或「修持」,藏文叫「巩」,意思就是「习惯」。换句话说,什么叫禅修?就是培养一种跟生活不可分的心灵好习惯,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修持是为了帮助你,让佛法和你的人是分不开的。例如修持「菩提心」,并非在我们的心之外另外追求一个东西;若修行之道和自己的烦恼、自己顽强的心变成两条路的话,就不正确了。「法」的原始意义就是「修整、调理自己的心」,「修行」就是「不断改变、修整的一种过程」。​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5月9日
其他

狮子吼 |  思所成慧:依自力思维,因辨析所生智

​闻思修的第二个部分「思维」,不仅是停留在听闻,更进一步甚至昼夜无懈地,不停思维着之前听闻过的法,这就是靠自力,靠自己力量去分析与观察听闻到的内容,这就是「思维」的意义。在闻思修第二个过程,进入到思维佛法的阶段时,你会不断对佛法作分析,会知道修持某个法门可以断除某种烦恼,或了解到不断串习、熟悉某种修持,就会得到某种证悟等等。所以对于什么是该修的、什么是该断的,都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去学习、去分析、去思维,而得到一种确信。知道这样的努力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并透过自己力量,了解到「这方法我若确实去做,会有某些利益」,例如帮助自己调伏、转化烦躁的心等等。接着就会自然地生起「我要修持」、「我真正应该去修持」的想法,这就是「思所成慧」的生起。就像「听闻」和「闻所成慧」有别,「思维」和「思所成慧」也是不同的:仅仅只是思维,和因思维所听闻的教法而生起智慧,是不同的。如果听闻教法后,还会不断去复习、思维、分析,然后自然会生起一种「这种教法对我有利,而且真的可以解决很多烦恼等心里的问题」,因此有种「我要去修持」的积极心情生起,这才是「思所成慧」。我们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如同佛经所言:如果是正确听闻时,就会越想听闻更多法教,就会更想去修持,就自然想马上舍弃今生的贪着,到静处去修持,心中只有佛法,其他都不重要──此时,会有这种很确定的、想要修行的心生起。这样,就代表你是正确在听闻佛法;不然就只是「听闻」,听闻的智慧并未真正生起。所谓「闻所成慧」,能够导引出一种想要「好好实修」之心;而「思所成慧」,也就是真正生起迫切想要修行的心,对法生起一种确信。​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5月8日
其他

狮子吼 |   2023「谶摩春季课程:第八世法王传记」/第5天开示记录

莫观众生过,因为你不知谁是菩萨!主讲: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日期:2023年4月8日(六)首先,要问候谶摩春季课程所有的尼众、观看直播参与的所有法友,大家好!这几堂课的时间,我的身体不太好,因为感冒了,本来好了一些,但身体比较没有力气,没有恢复得很好,所以没办法上课。今天也还是没有完全的康复,快要上课前,又比较没有力气,可能是一些障碍吧!无论如何,今天原订是谶摩辩经活动的最后一天,所以还是照原订计划上课。▍正文:实践上士道之法今天会讲解27和28首颂文。依照桑杰巴珠注解(哲蚌版)的科判,「实践上士道之法」的部分,分为三部分:一,动机——发菩提心之法二,行动——观修两种菩提心三,学修两种菩提心学处之法(下分七,前三为:)(一)
2023年5月7日
其他

2023年5月5日 · 半影月食+阿弥陀佛加持日 请念《普贤王如来愿文》

2023年5月5日藏历三月十五半影月食阿弥陀佛加持日本次半影月食发生时间:始于
2023年5月5日
其他

狮子吼 | 为了成为甚深法教的法器,必先忏除罪障

​总之而言,无论做何修持或善行,都需要有净除罪障的修持。一位印度论师曾说:「三昧耶戒,是想要得到大成就的人的生命。」同样的,密勒日巴也说:「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忏悔无始以来所造作的重罪,也就是自性罪和佛制罪,就没有办法成为堪能容受甚深教法的法器。」忏罪法门中,最殊胜的是金刚薩埵百字明咒的修持。过去印度论师也写了许多如何去除根本堕罪的论本,也写了各种还净的方法,如果我们犯了一些小罪业,但放着不处理的话,随着时间过去,罪业会越来越重、越来越难处理。同样的,按照律典来说,覆藏的波罗夷罪业,是没办法被清净的。但在密乘事部中,透过「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八关斋戒」或「牟尼三昧庄严八关斋戒」,而且前行、正行、结行都完备的话,律典中所提到违犯别解脱的罪业都可以还净的。在行部中,也有特殊的还净方法。而在瑜伽续当中,也提到如果持诵「大日如来根本咒」十万遍,也可以净除这些堕罪。金刚薩埵有两个传承: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关于金刚薩埵的身相,在瑜伽续中是观修单身本尊,这也是大手印四加行时观修的形象,而无上瑜伽续时观修的双身相,那是修持「那洛六法」前行时才会观修的。总而言之,在密乘中常提到根本堕罪,如果犯了密乘根本堕罪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很容易犯,经典中也提到,如果违犯了,那会堕无间地狱很久很久,久到大乘上根利器的人都可以成佛了,可见真的很久。但如果可以发自内心的、心口如一的念诵「百字明咒」,一切密乘的根本堕罪都可以清净。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狮子吼 | 空性:帮你归零,不再受成见限制

​「无我」是在告诉你,你的思维不能再跟以前一样,以为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我,或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我,你的心不能再过于狭窄,或者又拘限在往昔的这种自我上。因此「无我」的练习能帮助你的思维开阔,而当思维越来越开阔时,其实就代表你的智慧越来越增长。因此当我遇到很多人要求加持开智慧时,我都会回答说,「智慧是没有办法马上给与你的。」真正的大智慧:这种「看清万法实相」的智慧,是需要你自己去探寻、自己去观察的。换句话说,改变你旧有的思维,不再狭窄,而是心胸开阔地去探寻真实状况为何,只有自己实际去做无我的观修,你的智慧才有可能真的开启。再来讲佛教当中,「无我」之外的另一个见解,就是「空性」。「空性」亦是如此,它是帮助你了解到万法实相的一个过程。「空性」在梵文中、以及在现在的印度文中的意义,都是「零」,数字「零」。也就是说,我们观修空性,其实是为了帮助你,能不再受到过往的成见与恶习影响,因为那些概念会让你裹足不前、无法看到真实的状况是什么。因此,观修空性就能让你打破既定成见,打破你旧日的惯性思维,让你回到原点,开启一种新的智慧,重新再出发。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4月29日
其他

2023年4月20日 · 释迦牟尼佛加持日+日全环食,请念诵《普贤王如来愿文》

2023年4月20日(明日)农历三月初一(藏历二月三十)释迦摩尼佛加持日日全环食这是一次罕见的日环食+日全食又叫复合日食。食甚12点17分作何善恶成9亿倍​值此殊胜日请大家持广大、清净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持斋、放生、供养、布施、供灯、诵经等善行,并挚诚持诵释迦牟尼佛圣号、心咒及《普贤王如来发愿文》!祈愿、回向佛道蒸蒸日上;高僧大德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弘法圆满;世界清静和平,无有灾厄;有情众生安康吉祥,平安喜乐,福慧增盛,顺缘具足,早闻正法,究竟解脱!顶礼、供养、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心咒】达雅塔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狮子吼 | 助人不求回报,才算是菩萨行

​很多人只是为一点利润、财富或房子、寺院,不在乎今生别人的痛苦或批评,也不在乎来世的痛苦恶报,甚至连自己的命、连佛法都丢掉──这样的人真是值得怜悯,因为他真是安住于会造成重大苦果的因当中。近来我前往一些寺院,我问道:「你们这儿有好的修行人吗?」他们回答说有一些。「是怎么个好法呢?」答案都不是说因为有知识、戒律清净、心善、具有功德、具备证悟、广大利益他人等等,那么回答都是些什么呢?都是说所谓好的修行人,也就是寺院的支柱,是那些「[拥有众多]黄金、绿松石、马匹牲畜、田地庄园、眷属仆从、优渥生活的某某人」。这种以财富多寡来界定何谓修行人的标准,说明那些人的贪得无厌和贪着此生。这些财富本身就标榜了[那些人]对于罪恶、痛苦和恶名的厚颜无耻。对于一心一意修持佛法的人来说,[这样的寺院]不是他该驻留的地方,他应该像是水鸟飞离结冰的湖面一样[,远离这样的地方]。现在很多人去寺院参访都会问:你们这里有好修行人吗,很多人的回答不是说那些「心中忆念死亡而放下今生贪执的人」,而是从财富仆从多少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堪布有好多地哦,我们某个祖古有好多仆从哦,他们真是了不起,我们都不敢直呼其名,这些大师真是了不起呀。」波多瓦大师就说,这种「好」真不是正确的判定标准。这说明了这些人根本没有放下此生。这里讲一个故事,不知道是真的或假的。话说有个刚被认证的祖古去见如意宝尊者,尊者很关切的问他前一世有什么特殊功德,祖古年纪还轻,就由侍者代为回答,侍者是康巴人,就很直爽的回答说:「哦,我们前一世祖古可厉害了,就算是西宁来的好马,都载不了他一小时。」意思是他很胖,胖到连西宁来的好马都累坏了。尊者听了说:「我是问他有什么断证功德,不是问他胖不胖!」原来侍者把胖不胖当成「特殊功德」了。一般来说,任何人只要对于五欲有所贪着,最终都会导致痛苦的结果。做了一点善行,就期待得到对于今生有好报的人,和那些没有受过佛法薰陶的人,没有什么差别。因此,真心想要修行的人,在利益他人的时候,不应该顾及任何人情和期待他人的感激。如果奢求太多的话,会造成对方该做什么回报的压力,自己也可能因为没有得到回报而生气,也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好意思,觉得没有做好而自惭形秽。一个修行人,不应该把沾染世间贪着的食物给予其他法友,同样自己也不应该食用他人给予自己的那些沾染世间贪着的食物,不然这样相互授受食用下去,终将导致佛法修持的败坏。我们身为修行人或佛教徒,当我们利益别人,不要想求回报,这是很重要的。换句话说,帮助人的时候,唯一的目的是希望对方好;而不是求赞叹,希望对方觉得我真是个好人。大师说,真的帮助别人的时候,最好是暗中帮助比较好;如果对方知道我们帮助他,一开始可能很开心,但久了可能会有压力,觉得要有所回报,而如果我们习惯等待回报,一旦有一两次没回报,就会觉得失望。世上有些父母照顾孩子,其实也有求回报的心态,觉得老的时候孩子应该要照顾我,如果没有就很失落;但一个菩萨帮助人是甘心情愿欢喜去做的,觉得是应该的,不会要求回报。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狮子吼 | 达成「虔敬之道」的四个方法

​「达成虔敬之道」有四个部分:一,不要想上师过失;二,要视上师所做都是功德;三,要决心断除期望和恐惧;四,永远不离柔顺和敬慕之心。一,「不要想上师过失」:虽说不要观察上师的过失,但我们一开始寻找上师时是要观察上师的,而实际观察的时候也会发觉和经典记载的不一样,你可能会发现,事实上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位完全清净的上师,他会有一些功德,也有一些过患。如果你坚持要找一位百分之百清净的上师是找不到的,如果你要依照经典上对于「完全清净上师」的标准去找寻上师的话,你是找不到上师的。就像世间找一个伴侣,如果标准订太高,要求太完美,这样是找不到的,有些法友就会来找我抱怨说都找不到伴侣,最终只能和自己相处。依止上师也好,或是世俗上找寻伴侣也是一样,在看对方的功德、好处时,同时也要学习接受对方不好的那一面,有些夫妻之间或伴侣,就是只要求功德、不接受过患,因此吵翻天,问题都出在这里。还有,依止上师的目的和原因也要想清楚,就像蜜蜂,目标永远很清楚,只想采集花蜜,不会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采回来。这里花指的是上师,花蜜指的是上师心续中的功德特质,例如悲心、智慧等等。因此,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要学习、得证和上师一样的功德特质。换句话说,花的颜色、形状一点都不重要,重点是它有没有花蜜。这是「达成虔敬之道」四个方法的第一个。上师示现凡夫的样子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无法直接依止佛与菩萨,上师示现成一个人的样子,我们反而比较容易亲近和沟通。以上是就消极面的角度来说,「不要去看上师的过错」。二,「要视上师所做都是功德」:第二点是从积极面来说,要看上师的功德。上师所做一切,都是给我们功课,不要浪费师徒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师徒的因缘,把一切都当成自己修持进步的机会。很重要的是,师徒之间要建立起坚定不移的信任,不受任何外缘影响。我们有时也可以在世间中看到那种朋友、伴侣之间的信任,就像是钻石一样,任何因缘都无法将它摧破。三,「要决心断除期望和疑惧」:有时我们对上师、对师徒关系的期望过高,心态又很急切,像个急功近利的商人一样。我们应该知道,虔敬心是自己的事情,是身为弟子的责任,不应该轻易受到外在因缘的影响——例如上师对我们的态度不同而有所改变。同时,对于上师的虔诚不是一生的事情,而是生生世世都要具备虔诚而依止上师,某方面来说,这是一件没什么希望的事情,因为生生世世是很长的,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更要具有一种没有希望的希望,唯有带着这样的心,才有可能从期望和疑惧的捆绑中解脱出来。四,「永远不离柔顺和敬慕的心」。以上是「达成虔敬之道」的四种方法。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狮子吼 | 佛菩萨在门外,你却不开门?

​所谓的「机会」,就是「生起信心」。「信心」如同打开「城门」一般,打开时所有人都可以进来;若将门紧闭,外面的人再怎么敲门,都是进不来的。没有信心时等于拒佛菩萨于门外,诸佛菩萨只能在外干等。反之若有信心,菩萨们是会抢着进门的。因此「上师相应法」很重要的就是「信心」和「净观」。同样的,如果你无法找到根本上师,也不用担心,因为《了义炬》中提到在获得历代祖师传承的口传后,若对哪一位上师信心较大而观想为根本上师,同样能获得加持,因此,可以将你特别有信心的往昔祖师,视为根本上师,同样会获得加持。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狮子吼 | 不见,就是最好的见

​因此,《般若经》中非常明确地谈到:「须菩提!若不见色、受、想、行、识,即不见世间,若如是不见世间,是名真见世间。云何真见世间耶?所谓世间空故。」这就是说,所谓「不见」就是最好之见。因此,我们早上谈到「空性」时,曾一再强调「空性」不代表是「完全没有」,而是指他并不是以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样子存在。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没有一种我们认为的样子,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意思是,我们现在的「认知」或「经验」,基本上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都受到了强烈一种染污,这种执着的染污就是「误以为事物是真实存在的」。既然我们的执着是错误的,那我们因此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幻象。所谓的「空」,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些幻象根本并非事实,是假的,因此佛陀称其为「空」。一般来说,「空」这个字,很多人会理解成「完全没有」,或者「完全不存在」这样的意思,但实际上「空」是指我们所认知的幻象是错误的,所以不存在,而不是指事物本身世俗上不存在,这点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就像是噶举派祖师帝洛巴,曾经对他的弟子那洛巴尊者说:儿呀!事物无法捆缚住你,而是你的执着,捆缚了你自己。他的意思就是说,事物本身不会障碍到你,是你对事物的执着,障碍到你。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狮子吼 | 空性要怎么去认识呢?

​如何去了解,或是说,我们如何能够在五蕴之上,去认识这样的空性,并且要如何修行、培养出这样的般若智慧呢?我们要知道,佛陀为何宣说空性?佛陀宣说空性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消除我们的执着,所以我们得先知道,平常我们到底是如何执着事物的,先了解到自己的执着方式,才能对症下药,一一消除,一旦执着消除了,就是见到空性。早上谈到「见到空性」,「看到空性」这样的说法,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就是把空性当成实物,以为见到空性好像是看到某个实有的东西,比如说,好像是看到上师或看到一尊佛像一样。其实,所谓的见到空性,是指当我们不再被错误的显相所束缚时,这就是所谓的「见到空性」。你看到空性时,不会是看到一个实在、硬梆梆的事物,而是你不再被错误的显相所误导,这就是所谓「见到空性」。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狮子吼 | 世间的痛苦,都来自于「想太多」或「看错了」

​世间的痛苦,都来自于「想太多」或「看错了」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所谓的「空性」,并非建立在「无」、「空」之上,而是建立在「存在」上。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事物显相上存在,所以才说本质实际是「空的」,然而由于我们的执着和误解,以至于根本不知道事物实际的样子。如果外在的事物根本就不存在,那也就没有什么「空」好讲了。什么都不存在,就没有必要再谈论什么「空」了。总之,是因为「有而空」,不是因为「无而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中说:「痴障性故名世俗」、「所见虚妄名俗谛」,主张只要是凡夫的认知,基本上都是错误的,为什么我们的认知是错误的呢?或者说,要怎么得知我们的认知是错误的呢?月称菩萨说,如果我们看到事物实际的显现,知道实际的状况,那我们就不再是凡夫,而成为圣者。但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显像是错误的,我们的认知是错误的,圣者的认知才是正确的。在人生中,我们往往会遭遇到许多挫折和压力,佛教跟心理学都主张说,人们的心理压力,大部分的起因都是「对事情的错误认知」所造成的,简单来说,就是「看错了」,有时候可能是「想太多了」,就是因为我们带有许多的误解,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其实我们的认知,基本上都是主观的,既然主观,那就不符合真实,而是错误的,这就是会说,我们的认知都是被染污的,如同垃圾一般的已被染污。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狮子吼 | 如何正确的随喜?

​随喜的部分,一般来讲对象有五类:十方诸佛、佛子(菩萨)、有学道的声闻、无学道的声闻,以及一切未入道的众生。这五类就包含了所有的众生。我们要随喜的是这五类众生,他们在过去、现在、未来所积聚的一切福德、一切善行,一切悦意的事,我们都要随喜。随喜赞叹的方式,就是要远离一切嫉妒之心,没有任何炫耀之心,就像饥饿的人见到食物一般的非常欢喜,见到所有一切众生的善行都自然而然的随喜。如果能够这样随喜的话,就连我们过去积聚的功德善业,它的力量也会增长。如果说随喜者跟随喜的对象,他们的证悟境界相等的话,那他随喜的善功德也会是相等的。如果随喜者的境界比较低,虽然不会得到相等的功德利益,但也会得到很大的功德利益。如果你随喜的对象修持境界比你低的话,你也会得到很大的功德。由于随喜能帮助行者欢喜于善行,因此随喜对于菩萨来说,是难以思议的善巧修持方式。尤其,我们对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利他事业更要随喜,过去这么多佛菩萨或大成就者,他们这么多的利他事业很难形容。第二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希的文中提到:「比起有身形的人道众生,我所利益的天人、鬼神等等无形众生的数量反而更多。」对于有证悟的修行者而言,他们不仅利益有形的、一般看得到的众生,他们还利益如天人、龙、夜叉等等无形的众生。这些佛菩萨、大师们利他的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甚至我们连做梦都梦不到。所以,在随喜佛菩萨的功德时,我们应该这么地思维。同时,我们也要随喜生起强烈出离心的声闻圣者殊胜的修持,尤其他们这种想要从无始的轮回中出离的强烈出离心,是非常不容易生起的、非常不可思议的。所以,对于生起这样难得、不可思议的出离心的声闻圣者,我们也要随喜。在随喜凡夫的善行时,我们应该这样思维:一般凡夫都是烦恼炽盛的,可以说百分之百都受烦恼控制而不由自主,然而能够生起这样大的善心,或是行持这么大的善行,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我们要这样来随喜。就像《三蕴经》里提到的:如果能够以善心供养布施一个众生,哪怕像只是供养一团之食这样的善行,这都是非常难得的、值得回向的。还有一种状况是颠倒的随喜,就是对刚刚提到这一切如虚空般难以形容的善根,我们不随喜,反而是随喜我们不喜欢的人或仇敌的痛苦。这种颠倒的随喜,是对随喜的一种误解。接着我想讲一个佛陀在世时的故事。当时有一位波斯匿王,连续七天斋僧。佛陀就问波斯匿王,我要回向给布施食物最多的人,还是回向给功德最大的人?波斯匿王就说要回向给功德最大的人。所以,在前六天的斋僧功德,佛陀都是回向给一位老太太,并没有回向给波斯匿王。当大臣们听到前六天都没有回向给斋僧的波斯匿王,而是回向给一位老太太时,他们就到处去探听这位老太太是谁。结果找到这位老太太之后,他们就障碍她对波斯匿王的随喜。原来老太太所作的只是随喜波斯匿王布施的功德,没想到她的功德利益比波斯匿王更大。障碍了之后,结果佛陀最后一天的回向便给了波斯匿王,没有回向给老太太。同时,佛陀跟波斯匿王说:「你是国王,所以非常繁忙,可能没有办法作到六度的修持,但是你可以好好的修持一个法门,那就是随喜。修持随喜就是随喜一切诸佛菩萨的善行,同时你也将此善根回回给一切的众生。透过这样的修持,你也能成就佛道的。」所以,波斯匿王最主要的修持法门就是随喜赞叹。我觉得一位懂得随喜赞叹的人,他的心随时都是愉悦的,时时刻刻充满了欢喜,而随喜也是我们每个人本具的财富。曾经在一个富人家旁边住了一位乞丐,这个富人每天都会看到这位乞丐,早上出去乞讨,晚上唱着歌回家。这位富人也是早出晚归,但他回到家后总是忙着算今天赚了多少、损失了多少,总是非常担忧,不是很开心。富人就想怎么会这样,我这么有钱,富可敌国,却不如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的乞丐,他还可以回来整晚唱着歌,我却这么忧虑,为什么会这样?他觉得要好好去找出原因,就想找个方法让乞丐也不要太高兴。有一天,他趁乞丐出去时偷偷跑到他家,把一大块像羊头那么大的黄金,偷偷放到乞丐的家里。乞丐晚上回家一进门吓了一大跳:「怎么这么大的一块黄金会在我家呢?」他想黄金又没长脚,怎么会自己跑到自己的家里:「搞不好是谁路过忘在我家了,要不要还给他?」但又想一想,这不太像:「这一定是三宝给予我的加持,是三宝可怜我、赐予我的。」他就开始想:「明天要用这块黄金去买些什么东西呢?要买一栋房子等等。」他东想西想,结果那一晚他就忘了要唱歌。富人在旁边一直观察,透过这样的观察,他就明白了让乞丐不再唱歌的原因是什么。故事的结局不晓得怎样,到底黄金有没有留在那儿,还是被富人又拿回去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很多人一生就为了追寻这样的快乐,想太多了,太汲汲向外找寻快乐,其实快乐不一定要有钱、有华厦、名贵的轿车、很多朋友,快乐都不在外在的这些东西上。很多时候快乐很简单,就是知足的心,就是一念随喜赞叹。换句话说,快乐就是我们内心本有的一种喜悦,它不需要任何的原因和道理,本来就在那儿。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狮子吼
2023年3月2日
其他

狮子吼 | 皈依佛后,不皈依世间神祉

​也就是,若皈依佛后,何谓「不应做之事」,称为「断除/遮止学处」。首先,皈依佛后,不皈依世间神祉。大善知识夏拉瓦尊者说,虽然将佛宝视为究竟皈依处,但在此基础上,若仍对其他世间神顶礼供养,就会形成过失。在导师释迦牟尼佛时期,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大功德主,名为给孤独长者,有一次前往王舍城时,看到大家熙熙攘攘、各自忙碌着,就上前询问原因,得知大家正为了迎请释迦牟尼佛的来临,而精心准备。当他第一次听闻世尊名号时,在那当下,他了结了一切因缘,圆满一切习气、生起无比信心,他整晚都睡不着,当时整个王舍成都被佛陀的光芒所笼罩,他看到外面一片光明,心想是否天亮了?因此跑到城门口观察。他在门口看到一尊世间神像,因此跪拜于前并做顶礼,结果,在跪拜的那一刹那,他的眼前突然陷入漆黑,再无光明,由此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即使你未将世间神当成究竟皈依处,即使只是顶礼,仍会因此毁坏了殊胜缘起,而产生过失。依靠悲心或将世间神视为遣除违缘之道友,就不会产生过患。但是对于世间的神魔,若基于悲心去施舍多玛,就无过失;同理,若以悲心去供养花或对其烧香,也都无过失。而在供养善施三分食子(三分多玛)法会上,会要求行者「跪地合掌」等等,这是续部之中文字,我就想,之所以需要这样跪地合掌、顶礼世间神,可能是因为将世间神观想为坛城的眷属,视为佛陀所化之坛城眷属,因此跪地去做祈请。总而言之,依靠悲心为因或依靠特殊因缘,是允许去跪地合掌、向世间神祈祷的,但不能将其视为主要皈依对境,而是仅将其视为暂时或道上遣除违缘之道友,以此观想去依止,就不会产生任何过患。仲敦巴大师曾说过「藏人都是供奉鬼神」者,例如供奉的东方的马吉鹏惹,是鬼;西方的唐拉宁波、是鬼;南方的仰颠庸丹、也是鬼,因此藏人都是供鬼者。夏友巴尊者也说,若将世间神视为今生守持救护者,会破掉皈依戒。总之,我们要将世间神视为如同放牧的牧人一般,因为牧人平常对绵羊很好,会圈养、喂食、照顾等,但当养到可吃时,就会毫不留情的砍掉羊的头颅,养猪户也是如此,刚开始会把猪养的肥肥嘌嘌的,到该吃时,最后也会一刀砍下、毫无感情的吃掉。藏地也有很多神也是住于地上菩萨,此处指得是一般世间神,要将一般世间神视为放牧人一般,应将其仅视为道上暂时违缘的遣除帮手,而非皈依的究竟皈依处,因为,世间神虽然会暂时帮助我们,但如果稍不留意,稍有怠慢,就会加害于我们。我们依止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是大悲无私的,因此皈依佛陀后,对善法有欢喜心的一切护法,都会随之前来守护我们,因此我们无须格外供奉世间神。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确映多杰绘画〖
2023年2月2日
其他

狮子吼 | 对于「业」与「烦恼」之病,佛陀早已为我们配好良药

​导师释迦牟尼佛如同华陀在世一般,具有高明医术,这样的一位良医,可以治疗我们「业」和「烦恼」的疾病,也给予我们很多对治业与烦恼的诀窍,如同医生对症下药一般。例如感冒时要吃感冒药,如果什么都吃,不要说治好病,还可能适得其反,产生其他疾病。同理,头痛时吃头痛散,拉肚子会吃泻立停等,为了希望尽速恢复健康会去谨听医生嘱咐、去按时服用医生给的药。佛陀已经为我们配好业与烦恼之药,也透过善知识来给予我们药,并善加护理,藉由这些疗法,业与烦恼的疾病才能解脱。当下我们要做的,主要就是好好去吃药,也就是如理如法去修法,因此,并非仅是皈依就行了,唯有依靠修法,才能解决我们的痛苦,消除我们烦恼与业的疾病。如果不去实践、修持,即使念十万遍皈依,也毫无用处,例如在修持加行时,四十万遍加行之中要念诵十万遍皈依,并不是数目够了就行了,而要心生皈依。念诵皈依是属于「言词皈依」,「实义皈依」则是心中皈依,也就是对佛陀生起信心、相信佛陀说的一切。如同遵从医嘱、遵行如何忌口及服药等,不然医生对我们毫无帮助,我们疾病也不会痊愈。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确映多杰绘画〖
2023年2月1日
其他

狮子吼 | 大乘最重要的是「为众生的发心」

​因此,修持大乘法门最终并不一定会产生大乘之果。是否成为大乘法,取决于修持时的发心和动机,这也是我们必须努力去做到的。而当我们修持大乘法门时,仅停留在「心向于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法向于道」,而让「法」能转向「道」的关键,就是以上讲到的「希望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快乐」的发心,若不具备此承担的思维和发心的话,那就不是大乘法。之前提到,只求自身得到寂静涅槃安乐的对治法,就是观修慈心和悲心,所以接下来,我想讲一下什么是「轮回边」与「寂静边」。过去的祖师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所谓的「轮回边」,是指在业力和烦恼的驱动下,所陷入的无分昼夜、持续在轮回中流转的情况;而「涅槃边」指的是斩断了轮回的续流,却陷入了寂静安乐边的情况。至于如何会落入这两边?智者们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主张,当一个人对轮回生起贪执时,就落入了轮回边;而对于自身的涅槃寂静安乐生起贪执时,就落入了寂静边。又例如「凡夫菩萨」,由于是「凡夫」又是「菩萨」,因此以「他是凡夫」的角度而言,可算是同时落入了轮回边和涅槃边,但其心中的道法,也就是佛法的善巧修持,却并未落入任何一边。另外,例如以声闻行者阿罗汉来说,虽然未落入轮回边,但却落入了涅槃边,而其心中的道法,有些祖师认为是同时落入了两边。这些内容对于经论的深入学习是有帮助的,但这里就不细讲了。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确映多杰绘画〖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2023年1月21日 · 除夕 · 年时节,念诵《普贤王如来愿文》

​1月21日,周六,藏历十一月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农历除夕,辞旧迎新。值此殊胜日请大家持广大、清净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持斋、放生、供养、布施、供灯、诵经等善行,并挚诚持诵释迦牟尼佛圣号、心咒及《普贤王如来发愿文》!祈愿、回向佛道蒸蒸日上;高僧大德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弘法圆满;世界清静和平,无有灾厄;有情众生安康吉祥,平安喜乐,福慧增盛,顺缘具足,早闻正法,究竟解脱!顶礼、供养、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心咒】达雅塔
2023年1月21日
其他

【殊胜日吉日】 释迦牟尼佛 · 请瞻礼各国释迦牟尼佛成道像

我的本尊,却忘了“我的教主”。我们要记得释迦摩尼佛,随时恭敬他、感恩他,尤其世尊是整个佛教法脉的源流,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一定要记住。大宝法王《普贤行愿品》​释迦牟尼佛节日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确映多杰绘画〖 摩利支天 〗赏析

摩利支天光明佛母,第十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确映多杰(1604-1674)作品,作于17世纪西藏,绢上水墨颜料画,画幅为47.8×44.5厘米,Navin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一颗牙的故事】穿越轮回的许诺

注: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阿康仁波切,他是70年代伦敦桑耶寺的住持。第16世大宝法王在世时曾经给过我很多舍利,他对我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我向大宝法王提出了一个请求,我非常希望得到大宝法王圆寂后的一颗牙齿,大宝法王当即答应了。但后来16世大宝法王圆寂了,他的肉身舍利在隆德寺荼毗,别人将大宝法王的牙齿一抢而光,我为此十分懊恼。后来,我去西藏楚布寺拜见第17世大宝法王,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我问年幼的大宝法王:“在您上一世圆寂前,您曾应诺我的东西现在在哪里?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狮子吼 | 观察和依止上师的三个要点

​「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龙树菩萨在《龙树亲友书》中关于芒果的比喻,有些芒果外面熟了,里面打开却是生的;有的外在看起来是生的,不能吃,其实里面是熟的;还有的情况是外在和内在都是生的或都是熟的。有时一个恶人,因为他善于装模作样,让我们误以为他很好、没什么问题;有些人内在善良,外表看来却不讨喜,例如马尔巴大师,他的性格很特别,传记中记载,他给予了他最具备虔信的弟子──密勒日巴尊者极大的苦行和考验,外在看来像是在折磨密勒日巴一样,但其实是对尊者的善巧方便。凡人是无法轻易分辨他人的功过的,藏族有句谚语说:“若非乍看能了知,三天相处才能知。”意思是,仅仅是透过外貌、名声或自己的好恶,而轻率地去评判一个人,是不可能看清一个人的功过的,我们必须透过深刻的相处和接触才能真正认识对方。多年前开始,我就一直思考着如何依止上师这个问题,因为法友们来找我,都会急切地询问我这个问题,要我指出上师在何处?在东边?南边?西边?北边?好象要我马上把上师带到他们的面前一样。我们时常会谈论「上师」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具德的上师」?我们翻阅显密的典籍,会发现许多上师不同的定义,有很广的、中等的和简略的。有时经典告诉我们:最好是依止上等的上师;但如果找不到,退而求其次,可以依止二等或三等的上师。以现代话来说,就是如果找不到百分之百的具德上师,那么就可以依止百分之五十的上师,或百分之二十的上师。总之,经典中对于上师的定义,非常的多。然而我们不是在研究上师,而是要依止上师。所以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要怎么依止?依止的方法是什么?我是否具备能够依止具德上师的条件,这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有三点是弟子找上师时应该具备的:首先要看到上师的真面目,第二是要心服口服,第三是要信得过上师。第一,要能看到上师的真面目:看到他的本质,俗语说:“黄铜和黄金易混淆。”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狮子吼 | 生起一念殷切想出离的心

文殊菩萨说:「在最开始,如果没有具备对于整个轮回的厌离之心,一切闻思修等等作为,都必定是轮回和恶道的因。因此,这时必须暂时放下生、圆次第等等甚深法门的修持,而尽力修持出离心,直到能生起为止。如果没有透过正念的串习保持出离心,一切的善行,将会被短视近利的贪着之心掌控,而成为轮回的因。」宗喀巴大师也说:「因此,放下例如密乘那些所谓的甚深口诀,首先,要修持出离心和菩提心,直到有所体会。」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殊胜日吉日】 释迦牟尼佛 · 本生传画卷

】01、一生补处的菩萨:经过漫长的轮回修行,慈悲的护明菩萨终于成为了一生补处的菩萨,即将秉承着昔日曾立下的五百大愿在这最难以成等正觉得娑婆世界成就正等觉。02、梦象受孕:佛陀的母亲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狮子吼 | 认出快乐,感觉一口呼吸的美好

只要我们能仔细思维,懂得感恩和珍惜,一次呼吸都是很难得的,这些喜悦一直跟着我们,就在这些细微当中,随时跟着我们,不是只有有钱有势的人才有。快乐只是有没有被认出来而已,也就是懂不懂得知足和感恩而已。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狮子吼 | 四事不可久保

那么,具体来讲要怎么观修「死亡无常」呢?经论里面,关于观修「死亡无常」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有透过理论的方法来引导的;也有依据经论内容,来进行逐步观修的;还有一些,算是两者结合的法门。总之,这些具体的方法,今天我就不一一细讲了。这次的课程当中,我希望大家可以抓住的重点是:首先,我们要非常清楚,观修「死亡无常」的重要性。再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的去体会、观察和发现身边以及我们自身的各种变化。要始终保持这样的一种觉察、意识和状态,我想这是很重要的!我在这里就举一个佛经当中,有关「死亡无常」的例证,也许对大家有一些帮助。《法句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原文我就不念了,就用白话大概来分享一下。释迦牟尼佛在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他有一位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聪明美丽。这位婆罗门,作为父亲,非常非常疼爱这个女儿,简直就像是掌上明珠。可是,谁知道,有一天这个女儿突然身患重病,不久就死了。面对女儿的突然离世,父亲悲痛欲绝,每天神情恍惚,眼看就要疯掉了!这个时候,他听说有一位圣者——佛陀,正在讲经说道,为人排忧解难。于是,这位父亲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先是向佛陀顶礼,然后说道:「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但是她突然就这么走了。我心中的郁闷、痛苦,无法形容,唯愿世尊为我开解。」佛陀对他说:这个世界上有四件事情,不可得久。然后,就说了这样一首偈颂:「常者皆尽,高者必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这四句在《三藏法数》中,也称为「四事不可久保」。用白话来说的话,这四事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事:常者皆尽:「常者皆尽」的意思是,常必无常,这是世间的自然法则。就算这个世界,能有万劫这么久,无论是铁一般的坚硬,还是须弥山一样的高耸,又或者是大海一样的广阔,最后都会因为无常而坏灭,消失不见。所以说「常者皆尽,常必无常」。第二事:高者必堕:富贵必贫贱,这是世间常理。有盛必有衰,有盈必有亏。这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虽然说富贵可能靠的是天命,但是没有什么事情是永久的,就算今日显赫,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为贫贱呢?所以说「高者必堕,富贵必贫贱」。第三事:合会有离:人生当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是靠人意就能左右的。所以说「合会,也是不会长久的」。第四事:生者有死:人生在世,有生必有死,这是人之常情。就算是年轻气盛,也终归会坏灭;就算躲到深山里、潜入海的最深处、跑到天涯海角,也逃不出死亡的命运。所以说「就算生得再强健,也终究会死」。这四事,就是「四事不可久保」的大意。《菩提道灯论》第16堂课时间:2022.11.12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
2022年11月19日
其他

狮子吼 | 「无常」不是幻象,是观察生活

「无常」是什么?就是没有恒常,没有什么人、事、物是永久的、一成不变的。这里有一个重点需要说明:「无常」是一个事实、一种自然现象。它绝对不是佛教独有的一种观点,更不是佛教自己发明、创造出来的说法。换句话说,不是因为佛法中说「无常」,万物才变得「无常」。「无常」变化,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一种特征、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实际上,「无常」就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布满了整个空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无常」。所以,观修「无常」,并不是要我们去刻意的,想象出一个理论或者概念,然后去接受它。我们应该去做的:是要用心的发现、发觉、观察,我们生活当中,那些一个个细微的变化、波动。我们要做的,是要去意识到一个,世间上普遍存在的状态;一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事实。其实,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我们这种觉察不到世间的无常的状况,就是一种「无明」。而且,比这更严重的是,我们还把这些无常的事物当成「恒常」,这就更是错上加错了。我们已经不仅仅是「无明」的问题,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彻底的误解,可以算得上是「是非颠倒」了。然而,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就在这样的一种完全颠倒的错误观念上,进而产生了执着、憎恨等等各种不同的情绪。接着,再带着这些情绪,付诸于语言和行为。可想而知,这时候所做的一切,必然都是错事。就算是有些时候,我们好不容易做了一些好事,但也可能只是为了今生的名望、财富、利益而已,导致最后就变成:好不容易做的一点点善业,成了伪善,而只是做了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无用功。甚至说,有的人辛辛苦苦做了所有「六波罗蜜」的修行,最后也都沦落成为今生博利的工具而已。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所以说,在我们做所有的事情、修行之前,最初的观念、想法很重要!要是这些最根本、基础的想法和目标,都没有搞对,那之后的所有言行,也只能是一错再错。因此,我们修行的第一步:是要保证目标正确、基本概念正确。这样的话,后面的努力,无论是行善也好、修行也好,才能有意义,成为有效的修持。我们不仅要观修「无常」,还要观修「死亡无常」。为什么要加上「死亡」二字呢?因为如果只是观「无常」的话,我们的心就会自然而然的倾向于往外看,这会导致我们看到的都是世间万物的「无常」,而不会把这样的想法用在自己身上。好像「无常」都是别人的「无常」,跟自己和自己的修行都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观修的是「死亡无常」的话,那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其实「无常」也是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尤其是像「死亡」这样巨大的「无常」,是会随时到来的。所以,以前的祖师们,留下的教法主要都是「死亡无常」,而不仅仅是「无常」而已。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去作观修,不能只是这样随便听一听,左耳进右耳出。噶当派的善知识夏波冈巴(ཤ་ཕོ་སྒང་པ།)曾经就说过:「如果不去观察自身、进行思索的话,那听到『死亡无常』这个词的次数越多,情况就会越不好。」这是什么意思呢?夏波冈巴解释说:「因为如果听了太多次,而修得太少的话,我们就会变得越听越没有感觉、没有触动。心就会变得很僵硬、麻木。」所以说,我们现在听到了这个法门,就要马上修,打铁趁热,这样才有效果。不然的话,还不如不听。《菩提道灯论》第16堂课时间:2022.11.12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往期回顾
202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