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白《长相思》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endless yearning i


i am endlessly yearning

to be in changan.

...insects hum of autumn by the gold brim of the well;

a thin frost glistens like little mirrors on my cold mat;

the high lantern flickers; and. deeper grows my longing.

i lift the shade and, with many a sigh, gaze upon the moon,

single as a flower, centred from the clouds.

above, i see the blueness and deepness of sky.

below, i see the greenness and the restlessness of water....

heaven is high, earth wide; bitter between them flies my sorrow.

can i dream through the gateway, over the mountain?

endless longing

breaks my heart.



题解:

《长相思》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多写思妇之情。李白前后共作两首,这里选其一。大概作于李白第一次入京师长安期间。当时他奔走于权贵名流之门,希望“攀龙见明主”,却处处受挫,不得其门而入。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后回忆过往之作。



句解:

长相思,在长安

诗人开篇即直抒胸臆。他长期思念的人呀,在长安。“长”,表明思念由来已久,并且一直持续,可见其深情执著。“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唐朝国都。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络纬”,俗称纺织娘。“金井阑”,言井栏之精美。秋夜里,纺织娘在精美的井栏边鸣叫。诗人由秋声、秋意起兴,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实则写人物心理。先写所闻,秋虫鸣叫,岁时将晚,有悲秋之意;再写所感,“微霜凄凄”,人物似乎暴露在秋霜中,凄冷之气逼人。“簟色寒”,寒意浸在席上,将人包围,暗示夜不能寐。据此可见孤单凄凉之状。从其居处来看,非贫寒之地。然而何以有此“哀景”?当是心理落寞,境由情生。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这两句写诗人凄苦的思念、无可排遣的忧伤和一筹莫展的境遇。“孤”,不仅写灯,也言人。本来已是满目凄凉,又独对孤灯,如何不让人黯然神伤。而“不明”,更给人的愁思增添了阴影。所有这些,都缘于刻骨的相思,真叫人伤心欲绝呀!思之不得,卷帘外望,想要一吐积郁。空中一轮明月,可否寄相思?明月无语,诗人无可奈何,只有借月言愁,空自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美人如花,远远相隔在云端。这是一个独立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长相思”的题意到此具体表明。“美人如花”,以虚写实,美不可言,而又朦朦胧胧。既在长安,又在云端,可谓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可望但不可及。一在地上,一在天上,亦见倾心仰慕之情。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诗人想要走近远在云端的美人,但放眼望去,上面有幽远苍茫的青天,下面有清江掀起的波澜。“青冥”,青是天的颜色,冥是形容天的幽远深邃。“渌”,指水色清澈。“之”字的运用,使得音调曼长动听,形成咏叹的语感,正如《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等等。
诗人承受着精神上的煎熬,在梦幻中魂魄飞扬,去寻找他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路远,魂魄苦于飞度;重重关山,阻难于前,梦魂亦不能到达。显然,他们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但这距离不是地理上的,那么是什么呢?一直到全诗结束都没有说出。
这四句并非实指,而是虚写,将相思之情吐露得淋漓尽致,同时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氛围中。这几句诗在音韵上颇有情致,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


长相思,摧心肝

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诗以沉重的叹息作结,回应篇首,有一唱三叹之意。结句短促有力,言已毕而情未尽。


评解:

有人说,这首《长相思》就是一首单纯的爱情诗。从这个角度来欣赏,固然可以,但它不应仅止于此。
中国古诗中有以“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以男女之情比喻君臣遇合,屈原的政治抒情诗《离骚》首创其例。从构思立意到遣词用字,《长相思》都受到屈原辞赋中“求女”的影响。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期望君臣遇合的心情格外强烈,格外迫切。这种强烈而又迫切的政治热情,很难直书其事;即使直书,也很难淋漓尽致;即使淋漓尽致,又可能失于浅露,反倒乏味。于是,诗人采用比兴手法来曲尽其恋,借用缠绵悱恻、不能自已、甚至生死以之的男女之情,来托喻君国之思。正如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所说:“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呜乎,观止矣。”意思是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把他要表现的主题隐藏起来,而在形象之外却有弦外之音,既含蓄蕴藉,又淋漓尽致。



楚辞:

屈原离骚》

屈原《天问》

屈原《九歌》

屈原《九章》

屈原《渔父》

屈原《远游》

屈原《招魂》

屈原《卜居

屈原《大招》

宋玉《九辩》

贾谊《惜誓》

淮南小山《招隐士》

东方朔《七谏》

庄忌《哀时命》

王褒《九怀》

刘向《九叹》

王逸《九思》


诗经:

诗经·国风·周南

诗经·国风·召南

诗经·国风·邶风

诗经·国风·鄘风

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国风·王风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齐风

诗经·国风·魏风

诗经·国风·唐风

诗经·国风·秦风

诗经·国风·陈风


全集:

唐诗三百首

李白诗全集①

李白诗全集②

李白诗全集③

杜甫诗全集①

杜甫诗全集②

杜甫诗全集③

白居易诗全集①

白居易诗全集②

王维诗词全集

李商隐诗全集

鱼玄机诗全集

李煜诗词全集

杜牧诗全集

欧阳修词全集

贾岛诗全集

柳宗元诗全集

谢灵运诗全集

陶渊明诗全集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仓央嘉措情诗66首

苏轼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90首

贾岛诗全集

秦观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曹操诗词集

曹植诗全集

李世民诗选

红楼梦诗词全集


精读:

白居易《长恨歌》

李白《峨眉山月歌》

杜甫《望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清照《如梦令》

苏轼《沁园春》


孤独没有什么不对,使孤独变得不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