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容格尔《未来》

德国 容格尔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德国]容格尔《未来》


像一条鱼,在红通通的锅子里

蹦跳,他们在沉重的痛苦中

失望地蜷缩着,可是,红通通的锅,

我预言,没有一个能逃脱。

绝望又大大增加他们的痛苦,

胆怯的忍受。不安就像一张

滚烫的卧床,他们喷吐出深深的

死亡的恐怖,像黑烟一样升向天空。

有没有解救?——解救?——我听到

什么声音喊叫?无力的狂叫之声!

城市喧嚷得多厉害!可是荒漠

和那些荒芜的大森林沉默无声。

在低贱者强力统治的地方,

毁灭是美好的。天神永远

不喜爱平庸,也不喜爱动乱。

他们喜爱秩序和崇高的美。

不久,天神们的广大的殿堂,

他们的大厅将被火光照亮。

它们将被大地的火焰映照得

辉煌通明,使人眼花缭乱。

你们的车子、翅膀、鳍翼都是铜的。

你们将得其所哉,像大鹰一样

上下遨翔,仿佛黑色的狮子,

又仿佛迅捷的勇敢的鱼。

火焰像蔷薇树篱一样开花。

没有香气地燃烧。红色的火焰

窜向各个城市,像铜弹一样。

叹息将像轻风和尘埃一样吹散。


钱 春 绮 / 译



在德国近代文学史上,提到弗•容格尔,人们很容易会想到他的哥哥恩斯特•容格尔。他们两人同属于“非法西斯作家群”。这群作家在纳粹上台后并没有选择逃亡而是继续留在国内。他们大都具有资产阶级保守性的一面,同时又带有人道主义的思想色彩,在对待希特勒政权的态度上常常表现出矛盾和犹疑。
弗•容格尔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亲历战争与死亡的考验,对此有着深刻的体验。他的很多作品直接取材于战争题材,并通过艺术的手法,以隐喻和影射的方式,把对战争和纳粹深刻的批判揭示出来。这首《未来》代表了诗人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风格朴素而沉郁,意象驳杂而色彩浓烈。他并不过分追求形式特征,但在诗歌简练的背后蕴含着强烈的感染力。这或许正是他内心充盈的理性和道义的力量在诗歌中得以完美体现的缘故。

诗歌一开始,诗人并没有向读者透露多少现实背景,而是以一个新颖奇特的比喻把这个残酷的现实境况揭示出来,把对于“未来”的思考纳入具体的历史情景之中。“他们在沉重的痛苦中/失望地蜷缩着/像一条鱼,在红通通的锅里蹦跳”,诗人在此以倒装的语句着意强调荒谬的现实处境以及处于这一现实境遇下的“他们”的尴尬而痛苦的灵魂。“锅中之鱼”的比喻奇崛而深刻,“蹦跳”的逼真状态更是把在战争之火烘烤之下备受煎熬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图景生动而传神地表现出来,深深震撼了每一个可以感觉、可以体验的心灵。诗人在最后说到的“预言”,正是为了证实这一现实遭遇的不可挣脱。而这一不可挣脱的命运更加重了“他们”深深的绝望。
绝望乃痛苦的渊薮,痛苦必然加深更大的绝望。“绝望大大增加他们的痛苦,/胆怯的忍受。不安就像一张/滚烫的卧床”,“滚烫的卧床”承接前面的“红通通的锅子”,两者相互指涉,相互印证。终于在熊熊火焰的炙烤之后,“他们”喷吐出深深的死亡的恐怖,像黑烟一样升向天空。忍受煎熬的同时,就是在慢慢接受死亡。时间在流逝,而“我们”所遭受的严峻考验并没有丝毫的减轻,而是在经历着更为凶险的命运之火的考验。恐怖终于像黑烟一样弥漫于整个城市的上空,在它里面可以听见生的渴求以及撞击灵魂的呐喊。
“有没有解救?——解救?”在黑烟的笼罩之下,“我”却听到清晰的呐喊,这“无力的狂叫之声”,这“城市喧嚷得多么厉害”。当命运之剑悬于头顶之上,“我们”自然会想到“解救”,想到拯救自己的命运。可是“荒漠和那些荒芜的大森林沉默无声”,大森林的静默和冷漠无声更加衬托出人们悲惨而无所依傍的命运。在这一节中,诗人在句式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可谓独具匠心,多个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的交织运用预示人们无望乃至绝望的现实命运。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刻,生活在一个低贱者统治的地方。
在结束对人们遭受痛苦命运的揭示之后,诗人把对这种命运的思考引向未来,此节是思想转向的过渡阶段。“在这个低贱者统治的地方,/毁灭的是美好的”,诗人以反讽的口吻,痛陈纳粹的残暴与毫无人性的本质。他们把毁灭当作一件美好的事情来做。但是,天神永远“不会喜爱,也不喜爱动乱。/他们喜爱秩序和崇高的美”。这种追求把人们带向希望之路,这也是有关未来的出路。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思想里带有基督教中寻求彼岸的色彩。“不久”就是未来,“不久”天神们的殿堂和“他们”的大厅将被火光照亮。同时,它们也会将大地映照得辉煌通明,使人眼花缭乱。这些火光就是希望之火,是天神给予了他们以希望和力量,燃烧起抗争的火焰,对抗低贱的统治者。
在诗歌的最后两节,诗人用一连串精巧的比喻勾画出未来命运的模样:你们的车子、翅膀、鳍翼都是铜的。/你们像大鹰一样/遨翔;仿佛是黑色的狮子,/又仿佛迅捷的勇敢的鱼;/而你们所燃烧起来的反抗的火焰又像蔷薇树篱一样开花,/红色的火焰窜向各个城市。诗人以生动的艺术手法描绘未来的图景,他把人们从战争和专制统治所带来的混乱以及人类的伤口中解脱出来,要让这人间的“叹息将像轻风和尘埃一样吹散”,使我们看到希望的坚实存在,未来就在“不久”的远方。
整首诗意象混杂,色彩斑斓。此外,诗人多用短句,在语言表达上干脆、利索、准确、简练。这些使整首诗阅读起来节奏短促紧凑,铿锵有力。从精神气质讲,容格尔属于古典主义诗人。由于对于诗歌美与传统的强调,在德国诗坛,他是荷尔德林和格奥尔格等抒情诗人的后继者。他诗歌的精神品质显现出人类的良知、勇气、道德力量以及对未来充满的希望。( 李 超 )



推荐阅读:

赫塔·米勒《我怕故我写》

帕索里尼《葛兰西的骨灰》

帕索里尼《胜利》

贺拉斯《诗艺》

贺拉斯《啊,琵拉》

普拉斯《镜子》

萨福《给所爱》

马洛《牧羊人的恋歌》

华兹华斯《丁登寺旁》

图霍尔斯基《教堂和摩天大楼》

尼古拉斯·纪廉《两个祖先的歌》

海姆《战争》

阿伦茨《夜里》

罗伯茨《割草》

贝兹鲁奇《西里西亚的森林》

哈菲兹《世上的蔷薇千朵万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